為了能夠滿足化肥需求,在李德計劃之前就已經讓化肥工坊囤積了大量的化肥,並且在上一年就對化肥工坊進行了十倍擴建。
因為幽州掌控的區域越來越大,對農業需求非常大,囤積化肥只是一種手段,在漁城,南疆更是建立了新的化肥工坊,這樣就不用南北運輸浪費運輸。
唐國的百姓們此時也正在忙著耕種,從幽州購置的化肥早就運到,並且在唐國還特意建設了基肥工坊,專門生產初級化肥。
要求唐國建設的兩百多個衛生間全都成了化肥原料成本只有僱傭工人的費用,其它並不用花錢購置。
為什麼要讓唐國建設衛生間可不僅僅是為了給化肥工坊提供原料更是在衛生間建成之後向唐國百姓銷售衛生紙。
沒錯就是推廣衛生紙,雖然對於一些百姓來說衛生紙的價格並不算太貴但是很多人也是很捨不得的。
不過還是有很多人願意消費,尤其是貴族子弟,有錢人全都很講究,再說衛生紙的應用面非常廣泛,擦擦手擦擦臉都是很受歡迎的。
比起那些用絲綢的要節省太多,更是方便太多。
唐國化肥工坊技術含量並不高只能算是一個不怎麼體面的工作但又是他們必須要有的。
唐國的耕種有很多百姓都是採用工坊產出的有機肥,價格便宜農戶們都想省錢。
至於土豆和玉米的種子唐國購買了一些,只是數量不是太多,城守府能夠拿出這麼多也是李德他容易的,他們培育的這些種子都是高家賣出去的。
藏是藏不住的,所以拿它們來換取最大的價值就是很理智的辦法,也是想讓百姓收益。
唐國的坑中很熱鬧,李德帶著皇室的眾人都擺出了下地耕種的架勢,倒是激勵了很多人。
世家的人此時也在耕種,他們得到了不少新式的農作物都想將其種植出來,為他們或許更大的利益。
就是對百姓的耕種的田地稅收依然很重,百姓們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實惠,反倒是會讓那些掌握大量土地的世家貴族有更多收益。
唐國的農耕非常順利,伐木後開墾的荒地也讓種植面積大大的增加,木材全都運到幽州換錢了。
瓦崗城,李世民對農耕格外的重視,也是真心的在督促百姓耕種田產,所使用的化肥全都是從漁城採購的。
漁城的化肥產量也非常驚人,直接帶動了好多城郡的農耕發展。
兩大勢力彷彿像是在憑藉農耕來展示國力一般,對春耕非常重視,那些小勢力都受到了影響跟著用起了化肥。
幽州就這一季的耕種銷售化肥就讓城守府賺了個盆滿缽滿,而且按照目前統計出來的採購量,以後每年消耗的化肥將成倍增加。
李德的心情是美滋滋,天天在辦公室內要做的工作就是檢視各種統計出來的財務報表,看到幾十萬貫,幾萬貫的數目心情就非常好。
等待秋收幽州的糧倉恐怕還要多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