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幽州的底蘊薄弱的情況就出現了,現在是給商人們進行自由思考時間,具體有多少人能夠投資這個專案現在還不清楚。
商人們也是私下裡在商量事情,簡單說都是在打聽對方的心意來決定投資的結果。
有些商人手上已經沒有多少流動資金,但是錢莊給了他們希望,雖然沒有流動資金但是透過抵押房產,工坊等就可以貸款。
很多商人都想著要搏一搏,畢竟每一次這樣的專案都是有希望單車變摩托的。
衛裡很清楚商人的情況給他們思考的時間很充足,如果這次投資的情況不好的話他也會選擇將工期拖延一些,慢慢建設也是建設。
或許現在更需要的是建設更多的工坊來提供物資,但是有句話講得好物極必反,雖然工坊可以建多個但是有沒有考慮過市場需求的事情。
過了這幾年之後呢自然就不需要那麼多的水泥工坊,到時候商人們該怎麼辦坐等賠錢還是關門歇業,別忘了沒一個工坊都養活著眾多的工人。
是為幽州百姓就業做了貢獻的,不能忘了每年的稅收。
李德要是知道衛裡的擔心他可能也不會勸,畢竟這麼熟悉了都瞭解彼此的性格,要是衛裡不擔心那才是會出問題。
不過投資的商人們是否選擇投資都不會影響武林街區的建設,出錢的可是城守府,李德手上三百萬貫還沒有花出去多少呢。
有錢有人還完不成任務嗎。
來自中原區域僱傭的勞動力正在進行培訓,未來這隻隊伍將會承擔成州府主要的建設專案,以後先鋒兵老兵退役後也可以安排到工程隊工作。
衛裡現在就負責這個工程隊的培訓支出,拉出去蓋房子還要等一個月才行。
不僅招來了人同樣的培訓成合格的工人也是需要一些耐心的,為了彌補人員的不足和為了建設行業未來的發展,鐵匠鋪的蒸汽機正在改造成各種建設用的輔助機器。
有了專案和金錢的催動,幽州的建築行業發展的是蒸蒸日上,為了提供更多的水泥工作商人們都開始向瓦崗城提出採購訂單。
李世民正愁沒有錢呢,長孫無忌再次出發到幽州辦公,這次是代表瓦崗城所有水泥工坊來談判的。
瓦崗城的水泥工坊總體規模只有幽州水泥工作的三分之一,之前都是李密用來修建瓦崗城時期建設的,瓦崗城建好之後城內對水泥的需求並不是太多,很多幽州商人當初投資已經賺足了利益便將水泥工作便賣出去。
當時接盤的是武士彠,等武士彠離開後想著李世民會搶回這些產業,結果卻並沒有。
現在大部分水泥工作的依然是武士彠名下的,想要讓水泥工作重新生產可是花費了李世民和長孫無忌不少功夫。
經過李世民的支援,長孫無忌的收購,已經有三分之二的水泥工坊成了長孫家產業。
經過一番的折騰在長孫無忌出行前就已經開始進行生產了,這次的水泥銷售他們很有信心。
幽州方面得到訊息,聯絡這些事情的都是商人,長孫無忌還以為他要跟幽州的城守府負責人進行談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