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好身手自然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想一些辦法,於是弟子們學會的招式連貫起來就是一個表演節目。
很多先學習的人掌握了這樣的套路顯擺的時候就能夠產生些優越感,這樣無疑對武術的傳播起到很大的作用。
鐵刀門傳授刀法時用的刀具都是從幽州鐵匠工坊進行定製的,用的都是沒有開刃的道具。
採用的都是普通的鍛造技術,沒有打造新式鍛造的刀具是為了防止有人拿這些道具當成兵器使用,再有新式鍛造的兵器的成本也不是鐵刀門能夠承受的起的。
鐵刀門原來的弟子並不是全都在教授新學員,他們依然做著人力三輪車的工作。
為了償還武館的費用都在奮鬥著,到鐵刀門練習的學員們都是採取的月卡制度,每天教授的時間並不多,所以收入自然不多。
鐵無情也很無奈雖然每天都有了收益但是想要培養真傳弟子還是需要從孩子抓起。
想要招收一些孩子結果得知幽州的孩子們符合要求的白天都需要去學堂學習,哪裡有時間天天的訓練。
再說想要孩子學習真本事那收費的事情也是需要商量的,畢竟第一次嘗試收費的模式鐵無情也有些琢磨不透情況。
雖然對招收真傳弟子的事情還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就算幽州沒有合適的兒童不代表別的城郡沒有。
要知道出人頭地的方式可不僅僅只有讀書,幽州開啟了全民學堂教育制度,可要出人頭地還有另外的方式比如武館的開設只要能夠學到真本事以後到先鋒兵中任職也是一個不錯的出路。
幽州的百姓怎麼會不知道這些,只是讀過書的百姓都知道到武館學習自然可以,學業的事情也不是問題,可現在武館才只有一家。
百姓心中還是想要考量一下未來入駐的武館情況才能考慮是否要將孩子送過來,再有就是窮文富武,想要學習本事沒錢可不行。
別看百姓們沒有江湖閱歷但是很多事情心裡都非常明白。
在幽州就是可以有很多種選擇,這就是發達的城市帶給百姓的便利。
鐵無情在剛剛經營武館很多事情都在時應當中,想要一口吃成胖子也是不可能的。
武館的生意還是能賺錢的。
根據李德給出的一些建議,武館代表的是傳承但不僅僅是教授習武,將好勇鬥狠的勁頭放在舞獅,舞龍上面也是一種較量。
還有賽龍舟,蹴鞠等會有很多種方式來宣洩,釋放活力。
而且舞獅用的道具都是需要購置的,若是有這樣的手藝也能賣給別的武館。
李德的建議就是發揮武館人員中的特長,將其放大到能夠表演的程度,只要能夠展現一個表演就足夠。
吹拉彈唱配合舞龍舞獅,一旦做出名氣大可以發展成舞臺表演,只要受眾們喜歡肯出錢購票那麼就是成功的。
武館招收的弟子們透過這些方式也能夠為他們提供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經營周邊的專案不比單靠教授功夫賺的少,相反形成規模之後可能就不是單單為了賺錢而奮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