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對於珍貴的藥材要重點保護培育,不得不組織更多的藥農加入進來。
錢財將由城守府提供。
只有藥材種植是遠遠不夠的,於是李德決定繼續開墾農業種植,尤其是對茶葉的種植。
在瞭解當地種植環境後對一些茶葉專案非常合適,除此之外還要鼓勵養殖業。
李德計劃之後,按照投資的預算直接要花費上百萬貫錢。
在李德的計劃規模上都是整個南疆區域,未來開墾的土地將是一個驚人的範圍。
百萬貫的投入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來修路的,想致富先修路這邊的條件本來就差很多,再沒有完好的道路商人們都不願意過來。
李德認為城守府能夠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規劃,能夠拿出錢才發展的專案很有限,所以還是需要調動商人來投資發展才能解決問題。
漁城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幾十名商人的成果就能夠快速打造出一座漁城,那麼南疆城有商人來帶動發展還有什麼困難的。
西夏城更名南疆城是一個月後才發出的訊息,等幽州將報紙再次發放到天下時間已經隔了近兩個月之久。
南疆城成了幽州的勢力對於關注的勢力都不陌生,有心關注的早就有所瞭解。
不僅如此隨著南疆城成了幽州的勢力,沿海漁城也出名了先鋒兵駐紮至少二十萬兵馬在沿海地區的訊息也在快速的傳播。
實際上傳播的訊息都不準確,尤其是在南疆城的事情上很多人都說先鋒兵出動了至少三十萬騎兵。
可是幽州調兵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人察覺,他們哪裡知道當時調遣的五萬兵馬是直接走的水路。
在幽州船塢附近都是有先鋒兵駐紮的兵營,臨時抽調五萬兵馬非常容易,別人不知道就成了神不知鬼不覺以至於傳言越傳越離譜。
好處是因為這樣讓各個勢力對先鋒兵的實力都很忌憚,壞處就是這種事情會引起好奇讓人更為注意。
長安的李淵對嶺南地區有些瞭解那裡的環境根本就不是適合生活,所以流放的人都被髮配到偏遠的地區,李德佔了南疆城對他的威脅並不大。
李淵是這樣認為的,李世民的想法就不同了雖然地廣人稀但總是個地盤,如今瓦崗城能夠影響的範圍還是太小,想要擴張只能選擇往南方發展。
誰讓北方的幾個勢力都是他現在東部的的,就比如說幽州地盤就是他動不了的。
還有之前失去的蓬萊城,想要奪回來以先鋒兵展現出來的戰鬥力是沒有任何心思的。
不是李世民不要強而是他在能夠碾壓他的實力面前不得不先委曲求全。
五十萬兵馬不夠麼,沒有底氣嗎拉出去征戰沒有人會比他人數多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