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裡,事情就是這麼個事情,商業發展要同時在其他城郡開展,不能只在幽州發展,對於其他城郡發展的事情將會在下一次的會議上提出來,給城郡一些福利支援,將商人都吸引過去能取得多大的效果還需要你的能力。”
“我一定盡力。”
李德直接給衛裡壓力也是委以重任,其實很多東西他不能直接說出來那樣會顯得太妖孽。
幽薊十六州,勢力範圍很大都已經建設了城守府發展模式都是跟幽州一樣可是商人還是集中在幽州,難道別的城郡就沒有百姓了麼。
幽州工坊的商業模式就是將生產的商品透過商隊運送到各個城郡供貨。
若是將工坊放在當地城郡在用商隊供貨的模式實際上是一樣的,而且當地的發展情況來看土地租賃,人工薪水成本都更低一些,還有當地的補助。
優勢比幽州當地來說還要好一些,但是很多人還是很執著圖的是方便嗎。
城守府開全員大會的時候,李德提出了重視發展城郡經濟的事情,將事情直接交給衛裡負責,各地的城守府配合。
幾天之後衛裡的商會召集了商人們進行了幾天的會議,傳達了關於發展各地經濟建設的事情。
會後衛裡找到了向來與城守府合作密切的商人開始動員,他們都是發展先鋒。
衛裡的辦法簡單直接,就是讓他們過去投資當見到了利益後事情就成了,都不用他去好客氣宣傳商人們見到有好處肯定會過去的。
再有就是讓各個城郡的城守府將當地的商人情況,投資等事情做好統計,並且聯絡一些商人詢問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是否願意開辦工坊。
很多商人的工坊都是僱傭的幾個人的小作坊跟幽州的工坊真的是沒得比,所以要推動發展靠小作坊是不行的。
必須開辦一定規模的工坊才能夠行程競爭力,為了發展城守府都可以在不違背規則的前提下儘量幫助一些商人。
幾個月後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小地方的商人在當地城守府的扶持下有了起色,沒有專案城守府給幫你,沒有訂單城守府幫你。
就在這種氛圍之下,各個城郡都發展起了商隊,他們生產的貨物產量很有限但是那麼多個城郡彙集到一起數量是相當恐怖的。
當幽州的商人知道同樣的貨物他們得到的利益要少於城郡的貨源後都已經意識到問題。
他們開辦的工坊規模都很大,一家工坊可能會有成百上千人做工,要是從利益上算自然是投入成本低的城郡賺的更多。
有些人是投入之後就停不下來的,但是有些資金雄厚的便跑到城郡去投資方正兩頭兼顧錢越賺越多。
經過一段時間,城守府統計的工坊資訊幽州工坊的增長速度減少了很多,商隊的發展速度加快了直接導致各地的牛馬市場的價格開始上升。
寧州最大的牛羊馬匹養殖地,商隊數量增加需要的馬匹讓寧州的養殖業有了很大壓力。
養殖不像生產想要產多少就有多少,繁殖是需要時間的而且是不好可控的。
幾年的儲備市場是直接面相全天下的,當然銷售渠道都是被把控的好,與幽州敵對的無法購買到一匹戰馬。第九
即便這樣現在馬匹的需求量增加價格增長不只有幽州勢力,天下所有的牛馬行都受到了牽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