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長安就會成為眾矢之的,就是因為長安是國都,或許西北兵會遭到無妄之災,可那又怎樣。
他是隋國九老,隋國的大把江山都有他的一份功勞,如今隋煬帝死了他有責任繼續守護,就算是頭破血流又如何。
高程和薛志對靠山王的這份信念還是很欽佩的,酒宴過後也沒有在長安多留。
當然對於俘虜的那些大臣們,自然是少不了上門討要好處的,隨讓他們的立場不同,人不是白抓的。
等先鋒兵離開長安後發現那些文臣們家底真的豐厚,為了換命可是收了不少的錢財。
不僅能夠彌補這次出征的損失,更是大大的撈了一筆錢。
各方勢力撤走,長安恢復平靜,最後就剩下洛陽的瓦崗兵沒有離開的意思。
等五名動用皇家密探聯絡靠山王后馬上宣佈隋煬帝被宇文成都害死,宇文家被安了一個叛國的罪名。
不過宇文家並不承認,也沒有人真的敢動宇文家,只好是採用聲討的辦法最後竟不了了之。
宇文成都竟也成為反王,真貨真價實的那種。
另一個事情就是昭告天下,楊桐繼位,改國號皇泰。
洛陽這邊剛立了一個,誰知李淵找到了楊廣的第三個孫子楊祐使其繼承皇位。
這還沒有完,宇文化及或是早就有所打算,很快就讓楊廣的侄子楊浩繼承皇位。
瞬息之間天下大亂,紛爭已起。
各方勢力都有扶持以至於朝廷還是那個朝廷就是不知道該承認哪個皇帝為好,尷尬的局面就此形成。
各地州府沒有大亂是因為長安和洛陽都有人把手,至於讓各州府歸順哪方只能各憑本事。
幽州沒有扶持帝王的意思。
二十萬先鋒兵出征回來各有損失,而且李德認為幽州兵的性命是很值錢的,不願意浪費,趁著幾大勢力在各自施展手段拉攏勢力的時候好好的修整一番。
有了長安之戰後李家不會短時間內對長安用兵,因為他們的損失更大,想要不被天下勢力吞沒就一定要繼續發展。
皇帝什麼的李德真沒有扶持的意思,這種手段實在是麻煩,他可以憑藉幽州百萬百姓為根基的。
怎麼可能為一個家族打工。
先鋒兵出手之後,好處是世家的人再也沒有動歪腦筋,所謂的“商業封殺”沒有再繼續。
他們都知道憑藉聲望傳承是無法與先鋒兵抗衡的,真的惹鬧了李德真的會出兵討伐。
幽州的商人們高興了,皇帝成了三位,各個勢力需要通商的需求越來越多,各個州府長時間沒有貨物供應,直接導致商品價格飛速增長。
世家提供的商品怎麼賣的出去。
商人都不是傻子,在關乎於他們真正利益的時候絕對會變得非常的現實。
隨後幾個月的時間,很多州府的商人全都是主動到幽州進貨,因為此時的幽州商隊,馬隊全都在服務於遼北寧州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