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情就是那麼的詭異,幽州將書籍送去洛陽之後,書籍的價格竟然沒有一點波動。
很多商人都在觀望,為了不賠錢他們手上的書籍全都折扣價格甩出去的。
各個州府的讀書人也是真的給力,簡直就用搶來形容當時售賣書籍的場面。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本以為書籍的價格會降下很多,結果讓他們很失望,早知道對方沒有動作,他們又能夠多賺不少貫錢。
商人們就是為了利益,即便洛陽的世家們沒有動靜,他們也不敢銷售太多的書籍,都是小心謹慎的做生意。
再說世家,他們壓根就沒有降價的概念,他們認為囤積的書籍都是他們的底蘊。
家族中讀書的子弟可是不用再花錢購買書籍了,整個家族的用度全都包了。
世家家族送東西全都是書籍。
在不知道怎麼回事的人眼中這就讓人感覺很大方了。
還有長安洛陽的書籍價格根本就降不下去,讀書人為了買書籍都直接跑到幽州進行購置。
路上不知道經歷了怎麼一番歷練。
西遊記的路上有了經歷。
書籍的風波像是小水滴匯入江河一般,再就沒有了聲響。
世家的損失只能憑藉他們自己的能力挽回了。
幽州有了錢,馬上就用來投資,尤其是對鐵礦的需求,透過報紙再次進行宣傳,招聘工作待遇從優的廣告已經不稀奇。
這次招聘還是蓋了城守府大印的。
有了最近的印刷收益,李德馬上為採集鐵礦增加了三萬人,幽州的鐵礦不夠用,已經為此投入十幾萬人了可依然不夠。
為了發展為了建設李德決定再投入更多的人去採集。
有錢開道,來應聘的人太多了,很多人都不想錯過這個機會,苦一點累一點,同樣賺的也不少。
幽州的招工又熱鬧了,商鋪們都是招聘幾個人,最多幾百人,城守府招聘就是成千上萬人。
這種招工場面還是上次大批百姓遷徙的時候出現過,不到一年的時間再次招聘,剛剛耕種的短工們又有了夥計。
城守府直接應聘,要求是身體健康就可以參加工作,包吃包住待遇從優。
出人意料的是這次的招工三天的時間只招聘不到一萬五千人。
城守府負責招聘的人不得將事情報告給李德,幽州的短工長工加起來都沒有三萬閒散的人。
李德不得不又為人口犯愁。
幽州的發展基礎就是人口,有五十萬兵馬之後能夠幹活的勞動力就少了。
李德開始想辦法,還是用工坊的那一套,他要讓先鋒兵抽調一些人用來搞建設工程。
挖煤,挖礦,通河等事情全都由專業的人來進行。
於是直接抽調五萬兵馬開始從事工程事宜。
都是用來解燃眉之急的,憑藉抽調工作不是長久之計,還是主抓人口。
各個州府的人口就成了他的好目標。
招聘工人的事情依舊讓商人們到各個州府去宣傳。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李德招不來工人必須要解決這個事情,能夠見到幽州的人都有工作,這是一個很大的成就。
“夫君,聽說招聘不太順利,要不要從寧州岸邊調來一些人。”裴青璇道。
“你這個法子好,那邊不但有人,閒置勞動力也很多,總不能讓他們以考打獵為生。”
想法很好,就是怕寧州那邊的人數太少會被蠻族惦記。我愛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