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一下午都在都督府沒有外出,他在看賬本最近紡織工坊的生意不錯,他在繼續工業工坊是不是要進行一些日常用品的生產。
鐵器用具是有一定市場的,培訓培養工匠都不是短時間就能夠達成的,他能夠提供工坊工匠的工具,那麼將工具普及又有什麼不可以的。
經過仔細思考之後他決定這麼做,沒有出都督府直接派人替他送信,他要舉辦一個關於工匠們的活動。
技術交流,推銷生產工具。
他想讓幽州不僅僅是作為貿易城還想成為工業城,商人們聽說這個事情後透過商行的努力很快將訊息傳播出去。
商人們不懂工匠們的事情,不懂不要緊他們知道只要是李德想要開展的活動就一定能夠賺錢。
在想要交好李德的前提下商人們全都非常的配合。
甚至在他們所在的當地主動去尋找工匠,來往交流的路費他們都包了,都是對接下來事情的投資。
他們根本不知道李德要做什麼,跟著的一定有好處。
有一些商人們心思活絡,如同幽州一開始的時候不就是透過商會開始發展的麼,工人的二技術交流其實性質都差不多。
在他們看來不管是為了什麼配合就對了。
事實也正是如此。
幽州的工匠最多,交流會主要是分享經驗,還有好多的獎品可以拿,符合條件的經過一番告誡後篩選了不少的人參與。
工坊內的技術是萬萬不能說的,交流也是限與工坊內部,他們已經得到訊息工坊內部人員參加的算是一場考核。
只要拿出成績,升職加薪是一個捷徑。
他們都知道大都督對有能力的工匠是非常重視的,要是有技術突破包括髮明都是給與相當大的好處。
訊息一出工坊的工匠們都想要把握這次機會,每天的工作的是格外的認真,心中都在想著各種技術的事情想要在大都督面前展露頭角。
半個月後,活動的時間越來越臨近,幽州城早就規劃好提供給匠人們的住宿,透過商人真的有很多匠人過來。
他們來了才知道,所謂的活動就是在他們居住的地方被成為工業區的地方每天都有各種物品展示。
小到一把修腳刀,大到打鐵用的砧板,很多工具都是他們第一次見到的,各種東西每天都在衝擊著他們的視覺。
而且這些工具關乎各行各業,工匠們關注的就是其應用,還有一些人來觀看就是一些從業者。
比如在修腳的師傅,製衣鋪的掌櫃裁縫他們過來都是聽說幽州工匠發明了一種非常好用的裁布剪刀,還有一種細針用來縫製衣服的。
商品五花八門,無一不是與各行各業息息相關的。
在這個時期的針線可不是那麼細的,但先鋒兵工坊則是提供了這樣的縫衣針還有新式紡織出來的線。
漸漸的工業展示區的商品全都火了起來,那些從外地來的工匠所從事的行業都是各行各業的。
除了鐵匠,木匠,更有鞋匠,皮匠等手工藝人。
他們見到了應用他們所在行業的生產工具,各種成套的工具,讓一些工匠嘗試一番就全都上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