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部落的人得知先鋒兵的目的後,有大部分人已經正在補錄戶籍,前哨兵營現在成了一個後勤補給的轉運中心。
來自兵城的糧草和各種物資都是被送到這邊來,大部分士兵現在都分散在三個部落的兵營。
鐵勒部落的人來談判的事情部落中的人都知道了,他們也想知道最終的結果是什麼,畢竟以後他們將由先鋒兵來照拂,多瞭解一番也是決定以後他們對先鋒兵的態度。
沒有人喜歡將整個部族都綁在一個沒有能力的勢力手中,部落的人別看沒有反抗能力但是他們都很清楚,如果縣先鋒兵無法保護他們,到時候他們將更加絕情。
現在這雙方面臨的處境就是這樣,部落需要的是安全,安逸的生活,誰能給他們需要的那麼他們就會跟誰站在一邊。
李德好很清楚這個道理,如果真的按照鐵勒的談和條件來看雖然沒有損失,但是會失去部落的信任,到時候就算真的打贏了,部落的人指揮害怕而不是敬畏。
如果比先鋒兵更厲害的人出現,他們依然會無動於衷的投效過去,這就是現實。
李德拒絕了鐵勒的使者是一種態度,同樣也是對他們開出的條件不滿意,想要和談那就需要拿出誠意來。
條件都是強者開出來的。
送走夷達之後,三個部落的首領被叫來開會,李德直接將三個部落歸為一個部落,並且讓他們按照幽州城官員制度來進行安排。
規劃田產,居住的區域,還有協助建設。
部落的首領們聽到後都是非常吃驚,在他們看來這就是要讓部落融合,以前都無法想象的。
因為在部落這邊想要實現部落融合的辦法有兩種,一種是透過戰爭來合併,另一種是巧合聚集到一起。
前者不必多說,後者需要巧合與時間,聚整合一個部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他們在願意是可以拉起一支兵馬的。
選擇了容忍的客觀因素很多,比如沒有一個好的領袖,部落內的人不喜歡戰爭,總之有很多種原因。
先鋒兵的出現就是好來打破部落之間的枷鎖的,李德的思考方式很簡單,幾個部落在一起聚整合一個大的不部落,但是最終他們會因為外力而被分開,說明他們的聯合關係並不牢靠。
就像現在三家部落一樣,都需要先鋒兵的庇護,既然這樣李德就直接將後顧之憂給提前解決掉。
融合不是說居住在一起,而是沒有部落與部落間的界線,在李德看來部落中的人都是百姓,何必要分成眾多的勢力。
合併之後,先鋒兵的兵馬就能夠減輕很多的負擔,等規劃土地完成後部落將要進入農耕的生活方式。
以後他們將共同面對保衛田地的戰鬥中。
三個部落的首領聽了李德的解釋後先是面面相覷,種田生活他們聽說過隋國的生活,種田就能吃飽飯,想著融合後也沒有什麼不好的。
關鍵是部落的管理模式將要換成沿用幽州的方式,他們是第一次接觸這個都有些拿不準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