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寧,不要著急,你們忘了,我的父親可是靠山王。”玉郡主自信的說道。
沒錯,她的身份大家都知道,不然怎麼能夠鎮得住將門子弟,都不知道她什麼意思,都仔細的聽著。
“父親在我趕回長安之時就預料到會有突然事情發生,所以在離別的時候給我寫了一份手諭。”玉郡主繼續說道。
“什麼手諭,還能調兵遣將不成?”李秀寧突然開口道,她才不相信,就是對剛才玉郡主再次提讓父親帶兵馳援的事情有了些小脾氣。
“還真能!”史懷義當即說著。
此時都尉們都是驚愕不已,反應過來後,衛裡接著說著:“靠山王可是能夠調動天下兵馬,難不成給玉郡寫了便宜行事的手諭?”
玉郡主則是點點頭,實際上手諭就相當於授權書,遇到事情可以先憑藉這個授權執行,後續扯皮的事情全都由靠山王擺平。
以為靠山王的身份,足夠擺平這些小事,當然也就在他面前才能將調動兵馬的事情當成小事,隨讓靠山王就是有這樣的權利。
“玉郡主,真是先鋒兵的福星,有了王爺手諭便可以完成調兵的事情。”李德嘀咕著,事情說是這樣說,調兵遣將哪裡容易,還是要靠人去說服。
李德知道自己的身份雖然沾親帶故,可畢竟沒有人家親閨女親,再說以唐國公的脾氣,想要請動他們做事,必然會付出代價。
看了看李秀寧,真的不這知道要如何開口。
“要我去請爹爹幫忙,你直接說啊。”
李秀寧見李德看她,便能猜測是想讓她幫忙,可為什麼沒有開口呢。
李德沒有主動詢問還是因為,他現在是先鋒兵都督,利弊得失要以先鋒兵為主,做什麼事情都需要代價的,幽州常年被敵人襲擾,早已疲憊不堪,解決了危機能夠獲得多少,顯而易見。
到時候讓先鋒兵倒貼,他們還怎麼發展。
矛盾擺在面前,真的很難選擇。
“諸位覺得如何?”李德問著身邊的人。
都尉們都不是傻子,借兵馳援說的大義,要是那麼容易就好了,他們都清楚其中的利害關係,先鋒兵根基本來不穩,人家幫不幫可由不得他們。
李德是唐國公的女婿又有族親關係,在涉及到根基的時候都不會輕易做決定的,幽州城外可有兩萬兵馬。
即便太原府出兵相助,能來多少人,州府的話像唐國公手下能出動兩三千兵馬都已經算是極限。
“即便是唐國公肯派兵來,都督就能夠保證咱們能與敵人有一戰之力嗎?”賀必達出聲道。
賀必達出身不凡,對於統兵的事情門清,考慮事情擅長從大局考慮,此時出聲也是為了提醒,好做完全之策,不然請來人解決不了危機,豈不是笑話。
“此事真的要看唐國公借多少兵馬。”李德淡淡說道。
據他的瞭解,唐家實際上的兵馬數量應該不下五千人,真的出兵也不會超過三千之數目,以為敵人的戰力,多出一倍的人數就等於多出五成的勝利。
“不如讓人子再到臨近州府去借兵,才行。”賀必達繼續說道。
“是個辦法,不能將全部希望都指著李家,可是借兵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誰去呢?”李德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