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霍霍的觀眾們在主持人一聲令下後,紛紛將槍口對準了林海。
“Mr.Kai,請問你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我可否理解為,你在刻意折磨觀眾?或者你只是單純想透過這種方式達到出名的目的?”
第一個問題就很尖銳。
這顯然是個反對者,言語中充滿了陰謀論調。
林海瞟了一眼主持人,這傢伙也是看熱鬧不嫌事大啊。
林海誤會了,主持人是想選個支持者來著,問題是反對者太雞賊,舉手的時候居然豎拇指……心眼這麼多,一看就是記者!
林海沒有讓提問的人等太久。
他接過話筒,笑著說道:“這位先生想表達的大概是‘譁眾取寵’的意思——”
林海說的是法語,唯獨“譁眾取寵”用了漢語。
他向不明所以的提問者解釋道:“這是個中國諺語(西方沒有成語概念),意思是以浮誇的言行迎合群眾,騙取群眾的信賴和支援。”
提問者下意識的點頭,覺得林海的概括比他還要精闢。
林海見對方中計,笑著攤手道:“可是你看看,我既沒有獲得你的信賴,也沒有獲得你的支援,所以你的猜測並不成立。”
林海是在偷換概念,但是在博大精深的漢語藝術面前,老外的腦袋有些不夠用了,居然贊同的點了點頭。
不對!
意識到自己落入圈套的提問者立即開口反駁:“可是還有很多人支援你……”
“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不是嗎?”林海反問了一句,用安慰的語氣說道:“放心,我是支援你的。”
提問者懵了,林海這是什麼意思?他自己也覺得配樂垃圾?
可憐的傢伙,他既不知道古人的“以退為進”,也不知道未來人的“求生欲”,林海真正表達的其實是——你都對,你有理,你閉嘴!
就這樣,在林海的連消帶打之下,本來準備狠狠批判他一下的男人迅速敗退。
提問者坐下時,心裡想的居然是:這小子人挺不錯,回頭報道的時候還是別罵太狠了……
緊接著第二個提問者。
吃一塹長一智的主持人,無視掉高聳的拇指森林,選擇了之前出過糗的那個年輕人。
事實證明這是個正確選擇。
“Kai先生,你好!我叫雅克·馬丁,是國立音樂學院的學生,我必須說,你的音樂實在太棒了!”
名叫雅克的年輕人激動的語無倫次,可見對林海有多推崇。
雅克的話在中立陣營引起一陣騷動。
法國有很多國立音樂學院,一般冠以具體地名,不強調的時候一般特指巴黎音樂學院。能進入這種頂級名校,雅克肯定有幾把刷子,至少可以稱得上專業人士。
專業人士對林海的肯定——雖然無腦吹的成分更多,但還是影響了大部分人的判斷,中立陣營,甚至有些反對者,都開始向支持者們靠攏。
風頭悄無聲息的變了。
儘管雅克如此賣力吹捧,林海還是打斷了他,有些話太肉麻了。林海不是星宿老仙,表示自己承受不了。
林海提醒道:“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對,問題!”雅克反應過來,問道:“我想知道你最喜歡哪位法國音樂家?”
很業餘的問題,不過若是把他當成普通的愛國青年,倒也無可厚非。
林海當然要滿足對方的虛榮心,於是道:“我個人最喜歡的法國音樂家是柏遼茲。”
“因為他爭議不斷?”雅克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