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經上長生,和佛經上的長生,說的是兩個不同的東西。
其實我們在討論一個個生命的時候,要不就是活著,要不就是死了。
佛陀傳到華夏來帶來一個新的觀念,叫做涅槃。涅槃是什麼東西?涅槃很難理解,那是因為我們對於佛教的知識,可能還是有一點不理解。涅槃跟長生不老是不一樣的,什麼叫做長生不老?
還可以舉這樣一個例子,有些人經常到寺院去玩,但是從來沒有想過在一個寺院當中為什麼先是天王殿,再是大雄寶殿,再是藏經樓,他可能從來沒有想過這些問題,所以我們把這個問題叫做無明。
但是一旦你了知了每一個寺院殿堂的順序之後,你發現你去每個寺院都遊刃有餘,也許可能寺院塑像形象不太一樣,但你知道為什麼有這樣一個塑像放在這裡。這樣走的時候不會走錯屋,我們發現一切事物根本的原因,這個時候我們才叫做涅槃。
那麼什麼叫做涅槃呢?涅槃簡單解釋就是不會再無明瞭,對於世間所變化的一切的原因、緣分、果報,都能夠有很強的了知,這個一般叫做涅槃。你知道了一切事情的真相叫做涅槃。
所以,什麼叫做涅槃呢?知道一切事物的來回變化本身就是涅槃。比如我們剛剛講釋迦摩尼佛,他是不是圓寂呢?我們看《法華經》當中有記載。
佛陀無數世以來他就已經成佛了,成佛之後處於度化眾生的狀態當中,他在幫助我們眾生,幫助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在印度講佛法的時候,實際上是佛陀圓寂以後,又顯現出一個形象來幫助大家。
為什麼會顯現出這個形象呢?因為跟我們有緣分,可以去幫助我們,這個就是根據他的願力去度化眾生,而這個願力本身,其實也是圓寂過程當中的一種形態。
所以,長生不老是一種靜態的,身體不會再變化了,人生也不會再變化了,是靜態的。但是圓寂不一樣,圓寂是始終處於動態的過程當中。
有一尊佛叫觀世音菩薩,實際上觀世音菩薩在過去式已經成佛了,叫正法明如來,或者正法明佛。
他為了度化眾生他又變成了菩薩的形象,我們總覺得佛太高高在上了,覺得菩薩可能跟自己更親近一點,所以說正法明佛就變成了觀世音菩薩的形象,來幫助一切眾生。
所以就看到,觀世音菩薩一直在度化眾生,有些時候變成提籃觀音,有時候變成送子觀音,有的時候千手觀音,有的時候白度母等等去不停地幫助度化眾生,所以涅槃跟長生不老是不一樣的。
佛宗有這長生童子這麼一個故事。
過去憍薩彌國有一位國王,名叫長壽王,他的鄰國波羅奈國的大王名叫梵豫王。有一天,梵豫王率領大軍侵犯情薩彌國,長壽王也就領兵抵抗梵豫王。結果長壽王生擒活捉到梵豫王,而長壽王不但沒有殺害梵豫王,他反而把他釋放,並對他說:“你的生死操在我的手中,我赦免你,你從今以後可不要再興起戰爭。”
梵豫王當時也很歡喜地叩謝,但他逃回國不久,又興起大軍要前來報仇雪恨。
長壽王心中就這樣想:我雖然能夠戰勝他,但他不服輸,我再戰勝他,並不是難事,但是他的心中永遠不服,而且戰爭是惡的行為。我要勝他,他也要勝我,我要加害他,他也要加害我。他為著要侵吞我的國土,使他和我的民眾受苦,這是多麼不值得呢?他即使要我的國,那麼我讓給他,不要戰爭,不要讓我們的百姓受苦。
長壽王有這樣的想法,他就叫大臣把國事交給梵豫王管理,自己帶領王后太子坐著車子,走向別的王城,隱藏起自己的身份。
長壽王把國事讓給梵豫王以後,他和王后太子反而到梵豫王的國境之中生活。他改名換姓,穿起平民的服裝,研究學問,學習技能,遍走各大都市,和顏悅色地用音樂舞蹈慰勞各地民眾,把自己的太子寄給別人養育。
後來,梵豫王得悉情報,知道長壽王改名換姓潛在自己的城中,他即刻下令把長壽王逮捕,一般民眾看到長壽王被捕都悲泣不能成聲。
長壽王的太子名叫長生童子,寄養在別處,聰明伶俐,通達百藝,聞悉父王被捕,他化裝成樵夫,前來探望父王。長壽王見到自己的孩子,像沒有發生什麼似的對他說道:“忍!忍!這就是孝道!不能結怨的因果,要緊的是行慈悲的大願。含兇、懷毒.、結恨、惹怨,種下萬載的禍根,這不是我的孝子。你應該知道諸佛的慈悲,包容天地,怨親都是平等。我尋道問真,捨身救眾,尚且怕不能獲得孝道,假若你來為我結怨報仇,行者與我相違的道,我無論怎樣也不能准許你有如此的存心。你要記好我的話,你應該做我的孝子。”
長生童子知道父親的心,不忍見父親無辜地死去,他就逃人一座森林中躲避災難。
波羅奈國全國計程車紳豪族都很同情長壽王,希望能免去他無辜的罪。而梵豫王知道長壽王的人望,心中非常恐懼,因此他想到除去禍根,就下令把長壽王斬首。
長生童子知道父親被害以後,在夜半的時候,偷偷地前來收屍,用香木藏著遺體,懇切至誠地為父親祈禱冥福。
梵豫王知道長壽王有一位太子名叫長生童子,他恐懼長生童子前來報仇,滿懷著怖畏的心,不能安眠,嚴厲地下令緝拿長生童子。
長生童子後來改姓化名進人迦屍城,成為一位有名的伎樂聖手,貴族豪門都很寵愛他。有一天,梵豫王看到時,王也很歡喜。就命他進宮侍奉左右,梵豫王很信用長生童於,護身的刀都交給長生童子執拿。
有一次,梵豫王出獵于山中,迷失路途,他和隨從都失去聯絡,跟隨在身邊的只有長生童子。梵豫王尋找路途;尋找很久還不能尋到出路,他疲倦地時候就枕在長生童子的膝上閉目休息。
長生童子就在這個時候心下想道:“這個惡王是一個無遺的昏君,他殺害我無罪的父親,奪去我父王的國土,現在,他的生命在我的手中,真是天給我的方便,這正是給我報仇雪恨的千載難逢的機會。”
長生童子這麼想後,他就拔刀想殺梵豫王,但是就在這一剎那,他記起父親的遺訓,他又把刀插進鞘中。此刻梵豫王已被驚醒,他對長生童子說道:“啊!可怕!可怕!我在睡夢之中,恍惚見到長生童子來此報仇;他用刀砍去我的頭.”
長生童子聽梵豫王說後;慢言慢語地說道:“大王!你不要恐懼;我就是長生童子!老實告訴你,當你在睡著的時候,我是想報仇的,但記起父親的遺訓,我又把刀收進鞘中了。”
梵豫王急忙問道: “你的父親有什麼遺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