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道門的劍仙雖然稀少,卻不是沒有記載,劍仙的修行者相對於其他的道門流派更具有傳奇性,然而卻也更加體現了道家並非背塵棄俗,獨自修行的宗教。連稀少如劍仙這樣的修士,流傳於世的也大多是行俠仗義匡扶天道的故事,何況是道門其他的宗派呢,可見道門是一個志在求仙卻不拋棄世俗的宗教。
最新一代,有個名為王紫玄的年輕人,便是道門這一代的劍仙傳人。據傳言說,王紫玄一個人,便能壓住中土神州十大劍仙。
除惡扶善,藉此修仙,這是王紫玄的修行
的口號。道家的修行本身就是有情有義,而非腐木朽石的,修行只需心中的一點光明,至善成仙而已,所以哪怕神仙,也大多有血有肉,而不是廟堂上的泥木疙瘩,這是中華文化與道教最大的特點。
王紫玄就是帶著這種精神,在整個東醒獅州,留下了極為有趣的名號。“二痴”王紫玄,大家都這樣稱呼他。
因為他除了痴於劍,還有就是痴於懲惡揚善。
未成仙的時候,道門的修行也歷練在紅塵中,以自我的能力禳災止惡、輔助天道。而劍仙正是依仗自己的劍術,除惡扶善、積功累行,藉此修仙,不可謂不體現出了道家的駐世修行,不廢人倫的情懷。
大道劍術——自古及今,一脈相承。
道門劍仙的修行當然不僅僅是為了自我的快意恩仇,更多的是為國為民,傳承大道,不然也不能稱之為道門的修行。大道執行有陰有陽,有生有殺,道家修行如同上面的故事一般講求符合天道、抑惡揚善,以自身之力匡扶世道,而不是等待著他人的救助,可見道家修行自我、善惡分明的特性。
這種大道在劍仙之道的表現首先是劍仙的根本來源,第二則是它嚴格的戒律以及歷史上的真正為國為民的大事。如果沒有這些,劍仙也稱不上修行大道,只能算是小術的一部分了。
道門中往往越是厲害的法術,戒律越嚴,既體現了大道神奇造化的同時,也表明了天道的慈愛嚴明,戒律森嚴。
關於道門呢劍仙的記載中,主要有三條大戒需要遵守:不得妄傳人,妄殺人。不得替惡人出力害善人;不得殺人而居其名。這三條大戒充分顯示了道教修行與傳授的嚴謹和公正,無論是劍仙還是其他任何道教法門的修行,修行自身、駐世紅塵都不可枉為。
因為道法不僅僅是術,更是大道的體現——慈愛公正,善惡分明,不居名利,最後才能以術入道,成就自己,也正是這些戒律才讓劍仙成為了道家修行的法門,而非殺人的方術。
歷代道門劍仙的記載除了上文個人的恩怨情仇之外,在國家社會的大是大非前,劍仙也常有參與,以維護修行與天道的善惡原則。在道門呢劍仙相關的記載中常有言明,劍仙修行者主要是為公事出力,而非私仇,其劍術有嚴格的使用範圍,主要是國家體系中不顧百姓疾苦,昏庸無道的貪贓枉法者。
那些文官武將、封疆大吏乃至帝王國主,無法由法律得到適當的制裁,就是劍仙替天行道、積功累行的物件;而那些舞文弄墨、偷奸耍滑的文吏和武斷的土豪之類,由刑法主之。
蘇茶突然看到一首詩,很是喜歡,急忙記錄下來。“一劍一壺逍遙酒,酩酊醉夢解千愁。御劍天地身如意,神遊
化外自無憂。”她晃了晃腦袋,走到謝寶樹身邊,問道:“這養劍葫中,我能裝酒喝不?”
謝寶樹皺了皺眉頭,問道:“小小年紀,喝什麼酒?”
蘇茶撇嘴道:“不喝酒,算哪門子劍仙嘛?”
謝寶樹微微一笑,說道:“你要是想喝酒,那就喝米酒怎麼樣?”
蘇茶見謝寶樹眼神堅定,沒得商量的樣子,說道:“米酒就米酒吧,反正都是酒。”於是,蘇茶歡歡喜喜的,跑去讓店家給她打了一罈子米酒。說真的,米酒的味道還算不錯,甜甜的,正合蘇茶的胃口。
不過,她不知道的是,東醒獅州的酒,都是非常醉人的。就連米酒,也不列外。喝了幾碗之後,蘇茶酒有些飄飄然了。她走到謝寶樹身邊,說道:“走,本女俠帶你出去行走江湖,仗劍天下。”
謝寶樹有些頭疼,他也不知道,這裡的米酒,竟然還醉人。
他不知道的是,在東醒獅州賣酒,若是賣假酒,根本酒賣不下去。若是不好喝的酒鋪,也根本開不下去。那些劍仙,喝得不開心,可是要鬧事的。尋常鬧事,無數劍仙會出劍,將那鬧事的人丟出去。
但是一旦是賣假酒,或者賣的酒難喝,這種事劍仙們是齊心協力,要砸鋪子的。
於是有人戲言,說東醒獅州,如同世俗江湖一樣,充滿了俠氣。劍仙們都是寂寞的,他們對這種說法,不但沒有反駁,反而還很贊同。真正的寂寞是在骨子裡的,是覺得全世界只剩下了自己。然而塵世變幻,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無所謂大小。
蘇茶扯著謝寶樹,非要借夜色出去逛逛。
謝寶樹沒辦法,只能把碗裡的飯胡亂塞在嘴裡,跟著蘇茶出去了。
走在街上,謝寶樹問道:“你知道,什麼是劍修,什麼是俠客?”
蘇茶雙眼迷離,回答道:“劍修俠客,不是差不多的嘛,合起來,稱為劍客。舊稱急人之難、出言必信、鋤強扶弱的豪俠之士。《史記·遊俠列傳》:“要以功見言信,俠客之義又曷可少哉!”
蘇茶還說道:“我大唐朝,就有不少俠客。俠客不怕死,怕死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