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被華清大學和京城大學青睞的天才科學家!】
【揭秘許青山,他為何被兩大頂級學府瘋搶】
【雙料待遇,如此資源的投入,真的值得嗎?】
許青山加入華清成為客座教授的事情,在社會輿論裡點燃的聲勢至要比當時京城大學破格讓許青山畢業成為研究員還大。
因為其實不可否認的是,社會上大多數人對於高等知識體系並不算很瞭解。
甚至很多人對於大學的認知,也就只有華清大學和京城大學以及其他大學這樣的分類。
更不用提什麼985、211。
所以之前京城大學給許青山學科帶頭人的待遇時,給的是研究員待遇,當時並沒有引起太大的質疑,哪怕有一些行內人出來講一講許青山這樣的待遇有多麼可怕,大家也只是看一看就忘記了。
但現在可不一樣。
哪怕是客座教授,那也是教授,這就代表著徐青山完全脫離了學生的身份。
而且他還是在保留自己京城大學學生及研究員的情況下,獲得了華清大學的客座教授身份。
這件事,京城大學的學生教授們還沒說什麼,華清大學的學生叫什麼也沒說什麼,可外面卻叫囂了起來。
什麼華清大學自認為不如京城大學;什麼京城大學的學生水平等於華清教授
各種奇怪的等式、不等式在網路上出現。
可夾雜在其中的有一種聲音,在被人提出之後,不斷的被放大,有一些對於網路資訊比較敏銳的人能夠察覺到這種資訊的放大背後有一隻無形的推手。
似乎,有不少人對於許青山現在的待遇和地位,頗有意見。
也難怪。
這一次由京城大學和華清大學主導的學術整風運動,其實確實碰到了很多人的蛋糕。
雖然之前京大學閥和華清學閥強勢歸強勢,能夠一定程度上把控國內學術圈,但那種強勢是建立在大家統一公認的規則上的。
可這一次京城大學為了給許青山出頭,在某種程度上重新制定了規則。
簡稱,雙標。
像這種大小學閥之間的互動,有學生稍微做點假,大家就算是知道了,也只是打個哈哈當做沒看見,頂多把人淘汰掉,然後私下書信一封告誡對方。
這種操作就像是“做人留三分餘地”的典型代表。
像京城大學他們這一次有種把事做絕的衝動,這讓很多人雖然執行歸執行,但心裡也確實有意見。
這裡面,南北學派的區分一下就出來了。
儘管華清京大一直佔據著國內頂尖地位不可撼動,可南方系在傳媒上的實力卻也不是華清和京大可以比擬的。
震旦、江東、江城.
這些大學在新聞傳媒上的派系某種程度上影響力和號召力超越了京城學派,同時也是各種公知的孵化地。
各種針對京城大學和華清大學給予許青山的不合理待遇言論甚囂塵上。
這還是許青山成名以後遇到的規模最大的一次輿論圍攻。
“我們並不否認許青山擁有很強的學術潛力,也不否認許青山在目前自己的狹小領域裡擁有很高的成就,但我們都很清楚科學的體系極為龐大,許青山能夠為國家帶來切實的貢獻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