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川說不幫,是真的不幫。
許青山硬生生地看完了兩百多份學生申請,他感覺幹這件事比自己搞一份研究都辛苦。
不過這幫想來他團隊裡的學生,也確確實實都是天之驕子。
哪怕許青山覺得自己已經見過很多天才了,卻還是為這些學生的履歷所驚訝。
在這兩百多份學生申請裡,華清和京大的學生要佔了超過三分之二,畢竟保研名額一般是按照學校的等級來給的。
越好的學校,正常來說,保研名額就越多。
就拿今年2010年的保研情況來說,2010年能夠保研的學生,都是2006年入學的本科生,而京城大學這一資料為3456人,華清大學為3235人。
京城大學和華清大學,一般能夠拿到最多的公派留學名額,剩下的基本上有將近50%的保研比例,也就是京城和華清兩家加起來的保研人數能夠達到3000多人。
而京城大學保送本校的名額,每年都能上千。
華清更誇張,華清保送本校的人數,每年都能過一千五百多人。
同一年的其他院校。
例如華科大06年本科生有1932人,保研比例為31.31%,總共保研605人;京師大本科生2109人,保研比例為30.35%,總共保研640人;南大3153人保880人,震旦大學3332人保880人.
單單從保研比例來看,就能看出華清和京大那超然的地位。
而許青山在京大和華清的知名度,也是遠超其他學校的。
就京城裡學數學的學生,有哪個不想到許青山手裡好好地當上開山弟子的?
跟上了這麼一位導師,那可基本上代表著未來學術生涯的順風順水,前途光明。
甚至許青山都看到了華清不少姚班的學生,也都想跑來自己這裡的計算科學實驗室裡幹活,那一個個的履歷那叫一個好看啊。
向他手裡的這些報名表。
第一梯隊的,就是各種拿過國際競賽金牌、本科階段就有1區的論文一作的,這種就光那履歷擺在那邊就會自己閃閃發光的,要是放棄其他教授手裡,那保準直接定下來了。
可這樣的天才,在許青山這裡是批發的。
第二梯隊的,則是各種各樣綜合成績第一,活動拉滿,有各種各樣興趣特長,又願意主動更改自己的本科方向,跟隨許青山學習許青山定下來的方向,主打一個服從許青山調劑的。
剩下的第三梯隊,也就是希望比較渺茫的,隨便挑一個出來,那丟到華清京大以外的學校去,那基本上也都是被搶著要的小天才。
劉若川讓許青山現在先看這些簡歷,倒不是讓許青山現在就選。
而是在即將到來的保研夏令營裡,能夠關注到那些表現亮眼的學生,把人和履歷對上號,不要出現什麼烏龍或者誤判。
以及,許青山實驗室的參觀資格,是限號的。
人那麼多,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去爭取許青山他們團隊的名額,這就需要有一輪篩選,如果沒能透過許青山團隊篩選的,就只能去京城大學其他學院的定向保研夏令營試試了。
“你挑得這麼快啊,怎麼,難選吧?”
到了晚上,劉若川快下班回家了,見許青山辦公室的燈還亮著,進去看了一眼,發現許青山還坐在位置上整理著那些申請表,過來拿起一沓看了看,口中嘖嘖稱奇。
“你就像是唐僧肉一樣,什麼樣的小妖都想來你身上啃上一口,不過你別說,要我還在讀大四,換我我也選你。”
許青山搖了搖頭。
“我現在已經在想設定什麼樣的考題和測試來讓他們感受一下我們團隊的強度了,要是跟不上的話,我覺得還是沒必要來報我們團隊。”
許青山琢磨著。
他的團隊就算是現在再怎麼不錯,也不可能容納太多的學生,不說別的,就工位都不夠坐的。
可這些天才之間的差距其實並沒有那麼明顯,而且他之前還有定下來像陳杲那樣的“後門型天才”,原本他沒怎麼放在心上的研究生名額,一下子變成了稀缺品。
稀缺就需要門檻來限制。
“別煩惱唄,到時候看看眼緣,研究生這種事,主打一個緣分。”
劉若川倒是沒有許青山那麼煩惱。
對於他來說,能有這麼多優質的學生來加入團隊,就是好事,個人實力好點差點區別都不大,畢竟這種事都看領頭羊。
“我差不多已經有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