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川雖然平時偶爾會不著調,但是真要說到格局和心態,他算是許青山見到過的最有高度和格局的人。
就連陳大躍這種在學院裡經常被稱讚是頂級心態的人,有時候看得都不一定有劉若川開。
別看他之前存在感似乎不是很強的樣子,實際上他是最早就和學校約定好等自己在外面學習自己熱愛的領域最前沿的知識之後就會回國執教的黃金一代成員。
而心態,劉若川更是隱藏的高手。
許青山從田剛那邊聽說過了,劉若川從來沒有真正地生氣過,就算是孤身在外求學的時候,也曾經因為膚色被人攻擊過,可劉若川卻始終沒有把這種壓力放在心上,而是始終樂呵樂呵地專注著自己的研究。
“青山,研究團隊的候選人,差不多都選完了,你怎麼說,找個時間,定下來跟他們見一見,進行幾輪面試,你要是忙的話,前面的部分交給我,最後你來拍板就行。”
劉若川把許青山的郵箱關掉,轉過來和許青山說道。
其實他主動要求想來許青山的研究團隊,就是已經抱著過來幫許青山打理好方方面面的心態了,甚至誇張一點來說,他是抱著來給許青山當保姆的心態。
可許青山的表現要遠比他想象的強很多,這就讓他放心不少。
“師哥你說的算吧,你來當主面試官,我來負責坐鎮當吉祥物就好。”
許青山笑著說道。
“反正我也不怎麼在意學生的研究方向,只要學習能力能夠跟得上,自主性強一點,不管他想做什麼,我都會支援的,而且我也相信都能做得出成績來。”
“你小子也是牛逼,也就是我信,這種話要是說出去給別人聽,別人可只會覺得你太狂了。”
劉若川開著玩笑提醒了許青山一句。
“那不就是得在師哥你面前小裝一裝,出去了就得謙遜一點嘛。”
“行吧,那我就定個下週二吧,到時候你可別忘了來。”
兩人又閒聊了幾句之後,劉若川才回自己的辦公室去,其實就在隔壁。
許青山看著劉若川挑出來的這些學生。
劉若川在挑人上還是很有一手的,許青山看了一會,就發現了劉若川挑人的原則,其實基本上就是圍繞著自己對於學生的需求和偏好來的。
一個個的,都挑在了自己的心坎上。
只不過這個時候畢竟學生們也都是剛剛看到郵箱,後面幾天的時間,學生們投遞個人簡歷和自薦信的頻率就低很多了,基本上一天也就三五封,而且整體質量也沒有剛開始兩天的亮眼。
原本許青山在第一天郵箱爆炸的時候,還在擔心自己會不會太難取捨學生,導致收學生的名額不足。
結果被劉若川引導著狠狠地篩過幾遍以後,反而收不滿了。
特別是目前已經定下來要收的學生後,再對比對比看一看,就會感覺其他學生差點什麼,是真沒法勉強自己去把那些學生收下來。
因為如果是在一個比較內卷和高強度的研究團隊,那對於那些想要摸魚、能力不足、學習能力不夠的學生來說,那也是一種極致的折磨。
有研究表明。
一些一直處於高強度研究狀態的博士生,在讀博的時候,心裡壓力和折磨程度甚至超過雙親在短時間內接連去世。
聽起來很誇張,可事實證明,如果讀上五六七八年博士,人長期處於那種壓抑狀態的話,還真不好說哪種更痛苦。
許青山並不打算真的給學生安排壓力太大、工作量太大的東西。
可這個情況的前提是建立在學生能夠跟得上許青山的節奏。
不說每個資質都要是絕世天才,可起碼放在外面也得被稱作小天才,畢竟許青山做的是尖端教育和前沿研究,而不是普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