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子還挺精神的。”
給許青山頒獎的正是鄧領導,她笑著在話筒收不到音的地方誇獎了許青山一句。
許青山只能回以燦爛陽光的笑容。
可正當許青山拍完照準備下臺的時候,臺上主持的領導卻讓他站到發言臺後面,示意他作為獲獎代表發表一下簡單的獲獎感言。
這可是事先沒有溝透過的。
許青山略有些訝異地看了臺上的領導們一眼,卻發現他們都面露期待地看著自己。
“臨時安排的話,能行嗎?”
有個慈眉善目的領導有些擔憂地問了一下身邊的鄧領導。
“能行,他很有臨場演講天賦。”
鄧領導自然是深入瞭解過許青山的過往資料,她的身份自然讓她能夠更敏銳地察覺到許青山身上除了科研之外的特質。
如果許青山不做科研,她也不介意成為許青山政治道路上的引路人。
許青山見領導們不像是惡意,也就點點頭,看向了臺下的眾多學者們。
臺下的眼光各異。
但無不豔羨許青山的待遇,那是他們未曾擁有過的,未來也大機率無法擁有的。
許青山如今以19歲的年齡站在臺上。
有些比較敏感的人,會覺得這本身就是一個打在他們臉上的巴掌。
“難道我們的功勞沒有他大麼?知名度沒他高嗎?”
這種想法不止一個人有。
因為他們不懂數學,也或許大概知道許青山所做出的貢獻,但可以假裝不懂。
“基礎學科都是投入巨大收益甚微的東西,象徵性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依我看,重心還是更應該交給工科的,國家的未來在工科。”
頒獎儀式過後,會場裡的氛圍也要輕鬆一些。
大家有交流有討論,只不過聲音還是小的。
但許青山站上臺前,有些聲音就稍微大了一些。
許青山並不怯場。
他伸手調了調面前話筒的高度,鷹視全場。
身上的西裝正式而冷冽,看起來意氣風發,少年得志。
“首先恭喜諸位拿到華夏青年科技獎,也恭喜我自己獲得特別表彰,感謝領導們的支援和認可,也感謝國家為我們提供的平臺和機遇。”
許青山簡單地總結,他的重點並不在官方感謝。
既然領導敢給他這個舞臺,對於他發表的一些觀點和意見態度曖昧,那就證明了儘管他此時還年輕、還稚嫩,卻足以在科技科學界發表屬於自己的聲音,會被聽見,會被重視。
舞臺在這,不發揮的話,他還能是許青山麼?
“相信大家應該都認識我了,不認識也沒關係,總會認識的。”
許青山面帶微笑,但卻並不親和,而是自帶一種氣場。
一般這種氣場,場內人只會在那種對於自己、對於自己的觀念都極度自信的人才能釋放出來的,就像一些德高望重的院士、學術泰斗,像一些軍方鷹派人物,艾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