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面。
梅鴻一個人可頂不住。
許青山其實也沒想到華清和京大在合同落定之後都還會再上門掰扯一場。
其實很好理解。
如果許青山只是正常的高考成績,甚至就只是普普通通的閩越省理科狀元的話。
華清雖然心有不甘,但也就只是不甘。
高考狀元在清北是最不缺的。
一年有六十幾個狀元,如果把投檔分都算上,那一年能有百來個文理科狀元。
全國三十幾個省市,一個省市理論上最多能有四個狀元,文理裸分狀元和文理投檔分狀元。
在每年這麼多天才的情況下。
小小許青山不值一提。
但問題是。
高考狀元現在只是許青山身上諸多榮譽裡最微不足道的那個。
SCI論文高中作者,高考滿分。
這兩哪個不是更亮眼?
再加上孫家光所瞭解的許青山的新一篇學術論文已經完全具備了一個優秀科研人員的基本素養,這更是讓人不可能放手。
這代表著許青山同時擁有著即戰力和無窮潛力。
而三個月出產一篇SCI水平的論文,更代表著許青山可能一個人就能夠對一所學校的學科評估造成很大影響。
雖然此時只是2009年。
但是在國家內部已經開始有了要重新瓜分蛋糕的聲音了。
重啟學科評估,在985、211的評定基礎上,再重新設計出一套更加適應新時代的學科評估體系。
而這學科評估體系裡,教授、學生的知名論文數量與影響因子,也是重要部分。
儘管許青山此時所展現出來的更多的依舊是潛力。
但無論是華清,還是京大,都不會放過這樣的潛力股。
所以。
在這種針鋒相對的時候,誰都不會低頭。
氣氛。
很是焦灼。
許青山,主動給各位大佬泡茶喝。
其實他也有點緊張。
這就算是他前世,也沒有在同一個場面裡見到這麼多大佬。
有一說一,前世的許青山,可根本沒那個資格見院士,還是華清的院士。
就在梅鴻汗流浹背,快撐不住自己的氣場時。
許青山家門外的電梯又響起了停駐的聲音,那一聲“叮”,就像是梅鴻的救命稻草。
他抹了一把額頭的細汗,盯著門外看。
雖然他心知張進才來了,這局面可能也沒有很大的改變,但是起碼在許青山這邊,還有點人情加分。
可讓梅鴻意外的是。
張進才確實是來了。
但是他還帶了另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