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青山現在還是覺得滿分狀元這個頭銜自己戴得比較爽一點。
畢竟這裡是華夏。
華夏平頭老百姓的生活可不管你什麼學術會議。
許青山敢打賭。
賭五塊的。
就在閩南地界上,去找個高三學生問問,陶哲軒和許青山,你對誰比較熟悉,那保準得是許青山。
不過。
就算是高考滿分狀元,就算上過好幾次新聞頭條。
許青山現在走在路上也沒啥人會認出來。
就算認出來了,父老鄉親也頂多跟他誇上一句:“少年郎(人),要努力出尺(息),為國家做貢獻,早點研究點好東西,把某島打下來。”
是的。
閩越就是這樣。
閩南更甚。
許青山他們這一代年輕人長大的時候,最經常從在家裡喝茶閒聊、在村口閒聊的大人口中聽到的。
除了最為傳統的“賺大錢,娶水謀,起大厝,生雜帛”,就是“打某島”了。
前者的意思,分別是賺大錢,娶漂亮老婆,建別墅,生男孩。
後者不言而喻。
在大眾看來,許青山這種把書讀到極致的超級狀元,就應該去研究高精尖的軍工武器。
這一點不僅僅適用於學習好的。
你幹各行各業,最終都能把話題指向收某島,開族譜。
如果說有三種打會刻在閩南年輕男孩骨子裡的話,那一定是
打飛機。
打某島。
打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倭人。
當然。
許青山並非不想這麼做,但他有自己的計劃,他更傾向於兵不血刃的科技經濟戰爭。
“阿嬤,過了這個橋,就到鷺島島內啦。”
許青山回過神來,趴到車子中間,給外婆介紹著兩邊的情況。
林辰華沒有說話,面無表情地開著車。
小老太看過來,瞥了小兒子一眼,又把頭別回去和許青山聊著。
車一路開,開進了開元區裡,順著島邊走。
“諾,阿嬤,那個就是龍江港。”
許青山指著海岸對面的一片正在建設的地說道。
“那個是海滄。”
一直沒說話的林辰華冷不丁地插嘴道。
“哦阿嬤,剛剛那個是海滄,龍江港應該比較遠,那伱看遠一點的那個,那個就是龍江港。”
“那個是鼓浪嶼。”
許青山:
該說話的時候不說話,現在不說話也沒人把你當啞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