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按林辰華跟許青山說的。
當時去檢查房屋算補償規格的那幾個老哥,進屋的沒多久就察覺出來問題了。
畢竟
一套剛剛裝修好的房子,甚至在屋內加了一層框架結構,愣是在不影響面積的情況下改成了磚混。
家居用的都是看起來好看,實際上材料最爛的廉價貨。
水龍頭開出來的水都是髒的。
你跟我說這能住人?
把我同事打死我都不信!
但問題是。
這房屋拆遷的事情,並不按照實際上能不能住人,能住多少人來評估的。
這時候鷺島拆遷還沒有按後來的人頭算賬,還在按照比較正常的房屋面積、軟硬裝等等的硬性標準來算的。
林辰華這屋。
按照政策清單裡來看,要什麼有什麼,一個不多,一個不少,全了,基本上就是最大程度能拿補貼的樣子。
但是,除了清單裡的物品和家裝之外,其他一概沒有。
可看在林辰華是這邊小區最早願意和他們談的人,頗有幾分千金買馬骨的意思,他們也願意再把價格往上提一些。
林辰華問過許青山之後,再討價還價了一會,把許青山教他的“合作共贏”話術又嘮了幾遍,許了一堆空頭支票後,成功把價格又往上提了提。
最後,湊了個整數好數字。
248萬。
從頭到尾,從買房到裝修再到拆遷簽約,一套流程下來只用了1個月的時間。
成本98萬,淨賺150萬。
林辰華覺得實在是不可思議。
原本平替鞋的生意,就讓他覺得許青山的頭腦好得嚇人了。
現在他只覺得自家外甥很是變態。
自己這輩子一定要堅定不移地跟隨著外甥走“許青山核心發展道路”永不改變。
“嗯,好,我知道了。”
許青山聽到林辰華用那種壓抑著興奮激動的聲音跟自己訴說這次的經過和錢落袋為安的欣喜,他卻很是平靜。
“5月和6月都還有一波,你繼續按照我給你圈的地去拿,流程就按這次的情況來,所有錢都投進去,我這裡還有幾萬等等轉給伱,平替鞋那邊能抽也抽出來。”
“只做三次,三次做完我們就收手。”
許青山交代道。
“好。”
這次林辰華可沒問為什麼只做三次。
鷺島這邊做房地產的巨頭也就那麼些,其中跟拆遷涉及最多的房產巨頭又有國資背景。
這種薅羊毛和投機的事情,做兩次三次還好。
但是如果想弄成成規模的生意,就算林辰華不太懂,也明白自己一定會成為這一片的拆遷辦的眼中釘。
他一個人這麼做還好,要是人人都學他這麼做,這拆遷還拆不拆了?
“到時候資金收攏,轉200到我這裡來,剩下的錢,我高考完去鷺島找你,再做安排。”
那兩百萬是許青山要拿給蔡文勝的。
至於為什麼是兩百萬?
自然是為了之後能夠更好地拿到更多的資金和資源。
蔡文勝作為國內著名的天使投資人,自然也能從這兩百萬裡看到背後真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