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上官網看一下流程麼?嗯,好。”
許青山接到了陳大躍的提醒,他最近已經在深化地學習研究馬爾可夫的研究領域了。
雖然上一篇論文還沒有正式登刊發表,但許青山感覺自己似乎又找到了一些巧妙的靈感。
而這一次並非是數學史。
數學史這東西,偶爾寫個一兩次陶冶情操還不錯,要是一直寫,許青山可就會被戴上科普學者的帽子了。
畢竟誰家好人不做研究,一天天的在那寫數學史啊?
陳大躍提醒許青山,PTR那邊的流程可以關注一下。
其實之前陳大躍就有把相關操作發給許青山,讓他自己可以時不時看一下進度,關心一下自己的成果。
但是也不知道是這賬號在PTR那邊後臺沒有登陸記錄,還是陳大躍知道許青山根本沒看,今天特地打電話來說。
許青山回到辦公室裡。
現在高三教師辦公室在角落裡多加了一個位置,就是讓許青山隨時需要用電腦的時候過來這邊用的。
這樣可以防止打擾到小班裡和2班在專注學習的同學。
此時的許青山可謂是把特權兩個字型現得淋漓盡致。
許青山悠哉悠哉地走進辦公室裡。
他跟幾個在位置上批改卷子和出習題卷的老師很是自然地打了個招呼,隨後就一屁股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啟動電腦,開啟網頁,登陸賬號。
在看起來有點古舊的網頁裡找到投稿流程查詢,許青山看到了上面一串流程,自己已經走了大半,顯示綠條。
PTR的投稿流程還是比較復古的。
&nit)
投稿成功(Manuscript&nitted)
稿件處理(With editor)
邀請評審(Reviewer Invited)
同行外審(Under Review)
完成外審(Required&nplete)
決策期間(Decision in Process)
修改意見(Revise:直接接收Completedaccept/修訂Revision/重大修訂Major Revision/拒稿Reject)
寄版權協議書
製作(Send to production)
校樣(Proof)
正常來說,學術期刊審稿流程週期都需要走很久,短則數月,多則近年。
但是時間長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在Under review和Ready for decision之間反覆橫跳。
許青山就聽陳大躍說過,國內有個教授在發一篇top頂刊的時候,在Under review和Ready for decision之間變化了四次,最終還是收到了【major revision】的重大修訂意見。
一般這種情況。
代表著編輯和同行學術評審的意見相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