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任何一個領域的基礎科技升級,都關聯著其他各行各業。
想要知道中子星科技集團自己整理出的組合語言行不行,就得在自己設計的積體電路上做實驗。
沒如果沒有成功的例子,誰會去相信中子星科技整理出來的中文程式設計比英文更適合新時代?
指令集寫好,晶片想要成功做出來,就要光刻機,就要精度工業,就要化學品等等一系列的科技產業。
所以說,世界上任何科技行業必然存在關聯,不存在獨立這種說法,相互糾纏、息息相關。
“要成立關聯部門微觀整合部了嗎?”李賢林教授問道。
作為計算機領域的大拿,他自然知道國內在積體電路領域的困境。
隨著通訊技術的提升,網路逐漸發達,經濟上漲速度加快,電子產品消耗就會加大。
國內每年從國外進口的積體電路消耗的資金都在爆發式增長,那真是看著都讓人心痛的一筆鉅款。
但沒有辦法,這就是國內的短板。
國內企業在研究微米制程時,人家早就進入了奈米制程時代,處理器效能幾十上百倍的提升。
這種情況下,誰會去買微米制程的積體電路?
研發資金不斷投入,無法回籠,一直都在虧損,見不到盈利,一般人面對這樣的情況,都要絕望。
可關鍵是,這種真正的核心技術又是絕對不可以放棄的那種,只能咬碎了牙往肚裡咽,悶頭去追趕。
好在,矽晶圓是存在物理極限的,摩爾定律在新材料面世之前終將會走到盡頭,而取代矽晶圓的石墨烯這一材料領域,國內並不比國外差。
這就給了我們一段追趕的時間。
......
“對!”鍾子星點頭道。
“微觀整合部不能再拖了……再過一些年,物質起源部把能申請到的專利全部做出來,把提取石墨烯的成本降低時,我們卻連一塊合格的晶片都沒有設計出來。”
“那個時候,國外卻能在我們提供的石墨烯上製造成熟的新材料晶片,積體電路領域的霸權又要等上幾十年才能拿到手。”
這可不是在危言聳聽。
如果物質起源部真的降低了石墨烯的提取成本,那麼到底要不要賣這種萬能材料?
自己獨自使用不賣給別人怕不是自尋死路?而一旦藏起來,誰知道國外會不會突然間有所突破?
這就表示,一旦石墨烯成功商用,必然也要賣到國外去。
而國外在半導體領域確實又領先國內幾個時代。
到那時候,石墨烯電晶體上線,我們卻連成熟的晶片設計都沒有,後果可想而知……
陳宇飛看了眼四周,發現所有人都在認真的交流或聽講,頓時舉手道:“鍾總,人才庫已經打造出來了,最近在教人事部如何用仙女座篩選各類人才,所以成立新部門的話,會節省很多時間。”
有仙女座這個基礎在,人才庫資料的抓取,加上合作高校提供的一些資訊,很容易就把這種沒有技術含量卻需要大量資料的軟體做出來。
“好,我知道了。”鍾子星朝他示意。
人才越來越多,單靠人力去請去篩選會是一道巨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