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都城之外,魏王出城十里相迎信陵君歸國。
站在城外的荒野大道之上,魏王目光沉重,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對於這位自己的兄弟,魏王一直抱有著一種矛盾至極的態度。
國之君位,不知道引得多少兄弟鬩牆。
他這位兄弟才情曠世,享譽天下。
無論是文治武功都遠遠勝於魏王,魏王時常想若是信陵君是一個無能之輩,他都容得下信陵君,但是偏偏信陵君不是。
俯視崤山以東六國,若是論盛名天下無以出其右,這是何等威勢。
當然,魏王也不是一直如此忌憚信陵君。
即便從他登基開始,信陵君之才遠勝於他的傳聞便一直環繞在魏王的耳邊,可魏王依舊覺得他不比信陵君差上多少。
直到一次對弈。
昔日,魏王曾與信陵君對弈,當時忽聞趙王來犯邊境,他欲起兵甲防範,可信陵君卻淡淡道:無事,只是趙王打獵罷了。
事後,果然如此。
魏王遂開口詢問,信陵君道:趙王身邊有我之門客,其之言行也於我鼓掌之中。
當時,魏王心中不是贊他自己這位兄弟的才能,而是畏懼。
信陵君尚且不是趙國之中,且趙國邯鄲與魏國大梁遙遙相望,他尚可以將趙王行蹤變化握於鼓掌之中,那麼他這位魏王呢?
是不是也時時刻刻的在信陵君的監視之下?
此後,魏王便對信陵君便埋下了恐懼的種子。
在信陵君竊符救趙之後,這種恐懼感再一次加深。
連虎符他尚且可以隨手得之,隨之用兵千里,救下了被兇悍秦軍圍下的趙國。
這種謀略、這種膽魄、這種兵勢、這種聲威,讓魏王簡直寢食難安。
他當時甚至在想如果自己這位兄弟回來,自己該如何面對他?
以竊符之罪殺之?
還是裝作不知道?
或許自己這位兄弟猜到了他的矛盾,所以在竊符救趙之後,他這位兄弟再也沒有回到魏國,信陵君在趙國落腳了。
趙國國君,甚至有意割地共王與之,卻被信陵君拒絕了。
一連數年之間,只有重要的日子和有軍國大事的時候,魏王才能收到這位兄弟的信件,裡面不是想念他的話語,便是軍國大事的謀略。
魏王見此,便在心中暗道:若是他真不再回魏國,那麼便隨他去吧。
可即便信陵君離開了魏國,他仍舊逃不過關於信陵君的訊息,充斥在諸國之間與魏國鄉野布衣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