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駒過隙,時間如風。
霎時間,便是一月時間匆匆而過。
在太陰學宮初建之時,咸陽民眾對太陰學宮最多的是好奇。
仙人府邸會是什麼模樣?
是否真的會是琉璃為頂、白玉為階,雕刻神獸之紋,鑄就不世之鼎,極致九天之落霞,不似人間之境。
但在太陰學宮落成之後,眾人心中便只剩下自豪之感。
太陰學宮比咸陽眾人想象之中還昂揚大氣,不落纖塵。
大國仙宮,當是與有榮焉。
隨後,太陰學宮收徒眾人,八方之俊朗之才皆至太陰學宮,這種自豪之感便越發的明顯起來。
太陰學宮的是秦人之驕傲。
可此時的太陰學宮卻與眾人的生活相距太遠了。
它是布衣黔首一輩子不敢想的大雅之堂。
極致榮華,極致煊赫,極致高雅。
它太完美了。
完美地高不可攀。
但自從太陰學宮收徒之後,太陰學宮學宮在咸陽民眾的眼中再次的改觀了。
這些改變便來自於太陰學宮之中的三千學子。
在咸陽的街頭市井,在咸陽外的深山老林,在太陰學宮與咸陽城之間的仙人憫處皆可看到他們的身影。
他們似乎已經融入了咸陽人的生活之中。
儒雅、高識、大度、禮賢下士、不拘小節。
咸陽的布衣黔首漸漸發現,這些太陰學宮的學子與貴族之後似乎完全不同。
他們並不像是那些貴族歧視商人、歧視布衣,努力與布衣活在兩個世界之中,他們平視眾人。
甚至在太陰學宮之中還有人研究商業之學,不時還來考察市場。
有人研究農耕之法,不時會在田野之中聚眾講解耕作之法。
有人修兵甲,無論它是何國之人,只要是諸夏之人,皆可入秦銳士軍中感受真正的軍旅。
這讓咸陽布衣之人覺得太陰學宮越發的真實起來,它與整個咸陽融合成為了一體。
這一日,在太陰學宮與咸陽城之間的仙人憫處,人來人往。
天下何處對商人都是低看了一籌,唯有此處無人低看他們一眼。
這使得商人們對太陰學宮的宮主越發感激,在這裡他們甚至不惜花大代價,清理了商賈面貌。
在這裡形成了第一條秦時的商業街,整潔大氣,四方商賈皆於此地交易。
而此地也因為是仙人憐憫所留,被眾人叫做仙人憫。
這日之中,仙人憫依舊是摩肩接踵,在仙人憫的驛站之中,魏無忌從外走了進來,落座在人群的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