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朝露帶著絲絲的寒意,流轉在青草的枝葉之上。
古城的斑駁滄桑,混淆著青草與泥土的味道,瀰漫在整個咸陽城內外。
在咸陽城西外,秦銳士的軍帳在太陰學宮建立之後,便長時間駐紮在太陰學宮之側。
對此,大秦最精銳的軍隊沒有絲毫的不滿,軍中強者為尊,秦銳士敬重那位太陰學宮的主人。
昔日那遮天蔽日的巨掌不知道動了多少人的心魄。
在軍營遠處,趙政的車乘每日準時的到達了太陰學宮東宮門處。
東宮門前,趙政緩緩從車乘之上走了下來,他整理了一下衣衫,然後獨自走入太陰學宮之中。
宮外有高低貴賤,宮中仙人之下眾生平等。
趙政曾記得自己師尊說過的一句話:知識是自由的。
而太陰學宮便是這世間的教化之宮。
秦銳士軍營之外,閒暇下來計程車卒,一邊讀著手中的《秦律》,一邊看著遠處王孫的車乘。
秦銳士十日九操,而剩餘的這一天這是交於士卒來識字讀書,其所讀便是《秦律》。
碰巧的是今日便是休操之日。
看著離去的王孫,軍中披甲的銳士竊竊私語起來。
“王孫又來太陰學宮了!”
“王孫這每日太準時了,都跟我等銳士一般了。”
談到王孫趙政眾人的語氣皆是一種驕傲之態。
太陰學宮春秋仙人在人間只有一個弟子,便是秦王孫趙政。
這說明什麼,六國的後人不行啊!
秦人這時已經開始逐漸形成了國家榮譽感,《詩經·秦風·無衣》便是最好的佐證。
不少士卒閒暇之時,便喜歡遠遠的遙望著那太陰學宮。
流轉著淡藍色的光幕的遮蔽天地,其中如同仙境的風景更是吸引著眾人。
“太陰學宮啊,據說裡面六國名士大家數不勝數,最重要的是:裡面有著武安君。”
說到武安君眾人心中的火熱更勝。
這位大秦戰神回來的訊息已經傳遍了秦國。
如果說這個時代之中秦軍之中有偶像之談,那麼武安君白起便是秦軍之偶像。
昔年,武安君振臂一呼,秦國將士誰人不為之驅使。
“聽說最近太陰學宮要收徒了,你們有人準備去試試嗎?”
“我們有機會嗎?”
談到這裡眾人的話題不由的轉移到了太陰學宮之上,最近整個中原之中,所有的訊息都圍繞著兩點:太陰學宮與燕趙之戰。
而太陰學宮則是相比於燕趙之戰還要離眾人近一些。
更重要的是無論是燕國還是趙國現在都打不過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