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白色的宮殿之中,昂然大氣,盡是竹簡清香的味道。
趙政緩緩走到了自己父親的桌案之前,躬身一拜道:“師尊有意使秦國軍民皆以入學。”
言語一出,子楚、呂不韋、蔡澤三人都愣住了。
便是宮殿之中的人也心有觸動。
秦國軍民百萬,太陰學宮之中如何能教之。
“此乃大善。”
子楚驚了一驚,然後便立刻反應了過來道:
“可天下秦民百萬,太陰學宮雖大,卻難以盛之。”
趙政再拜道:“大秦子民皆可學而習之,然不代表人人可入太陰學宮。”
“何意?”
子楚皺了皺,意識到事情似乎沒有自己想的那麼簡單。
“太陰學宮只准三千學子入學宮,無論現在亦或者以後,每一屆只有三千人。”
“每四年為一屆。”
“此間八成為秦人,只多不少。”
“凡在太陰學宮之中學道之人,需在咸陽城之中授學。”
“以此推之,前人從學道宮,後人從學前人,教之天下。”
“如此方可授學秦之軍民。”
“而此八成秦人之中,五成為軍,五成為民。”
“師尊欲以鑄諸夏之鐵軍,軍臨諸天,成我大秦之威。”
趙政的言語不緊不慢。
可眾人卻不能視為常態,知道太陰學宮之中有著什麼的諸子才知道這裡的學生之位代表著什麼。
這世間有人可一人成軍,巍巍可懼;有人卻庸庸碌碌,難成大器。
太陰學宮之中三千弟子,那是三千隻大軍。
八成為秦,五成為軍,這代表秦將獨以天下。
“也算不錯了。”
荀子嘆了嘆,道:
“我本以為太陰學宮之中不會與六國人位置。”
“不想仙人終歸是給了六國人機會。”
而一旁手中拿著《武經》竹簡的黃石手指輕輕從竹簡之上滑下,在他的手中的《武經》之上的最後,用古老的篆文刻著:以此成神鬼之軍,威臨仙家,宇內之人無不掃之。
若是秦軍入太陰學宮學道,怕是所學便是他手中之策吧。
“仙人厚待吾大秦,子楚當是感激不盡。”
子楚看著自己兒子,不住感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