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仙人行刀筆之人,也算福也。”
這時,蒙恬問道:
“先生何名?”
“名家公孫龍也。”
蒙毅看了看蒙恬,蒙恬搖了搖頭示意他不是有緣人。
“非是有緣之人,先生可以才論之,方可進入太學之中。”
這時候,公孫龍的弟子不忿道:
“吾先生之才諸國盡知。”
“諸國乃諸國,太學乃太學,豈可一概論之。”
蒙毅的聲音淡如清水,沒有嘲諷也沒有誇耀。
他不在意眼前的人有什麼身份,也不會顯擺自己的能力。
這就是蒙毅。
公孫龍緊緊盯著眼前的少年,今天他已經看了一天了,儘管多是酒囊飯袋之人與之論道,他也不得不承認這位少年確實不凡。
“十歲少年,尚可言國?”
公孫龍忽然開口道。
似乎是質疑蒙氏兄弟坐在這裡,又似乎只是論述一個問題。
但蒙毅不緊不慢道:
“十歲少年,尚可言國,此國之福也。”
公孫龍點點頭,又道:“少年如何視之名家?”
“吾以為,名家,詭辯之術也,然仍有其用。”
“先生曾言大道三千,條條皆可成道入聖,遂雖無大用,亦可用之。”
公孫龍聞言眉頭徹底的皺了起來。
“何以大道?”
“竊以為強國者,皆為大道也。”
“商君之道,便為大道。”
公孫龍反駁道:“商君可稱大道?叛國之人何為大道?”
蒙毅輕輕的看了一眼公孫龍,然後低頭道:
“賞不遺匹夫,刑不避大夫,使天下之利系處於一孔,如何不強?既然強國,吾之目中,此為大道也。”
“商君,立西秦之筋骨,強疲弱之骨肉,雄霸於天下,何以不稱大道?”
公孫龍看著眼前的少年,他不得不承認“十歲少年,當可謀國”。
但是他不會承認名家是無用之學,這是他一輩子的心血。
此大道之爭也。
公孫龍挺直了自己的佝僂的身軀,正色起來。
那位名家大家似乎一瞬間又回到了盛年,當年縱橫舌辯諸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