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笑道:“為什麼不行。”
甯戚正色道:“大將軍如果進宮去見大王,無異於深入險地,必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李牧道:“我現身為趙臣,而且也並未背叛趙國,因此無論如何也應該去面見大王,陳明事實,我想大王未必會對我不利。”
甯戚搖了搖頭,道:“如果是英明之主,當然不會對大將軍不利,但大王一向昏庸無度,而且身邊又有郭開這樣的奸臣在側,因此如果大將軍進宮,將必死無疑。”
李牧沉思了片刻,才道:“寧可趙國負我,但我決不負趙國,因此明天我必須進宮,去面見大王。”
李瑛鴻也急了,道:“父親,寧叔叔說得沒有錯,你明天決不能進宮,我也決不會讓你去的。”轉頭對高原道:“你也幫我勸一勸父親。”
這時高原也道:“如果大將軍執意要進宮,必須答應我們一件事情。”
李牧道:“什麼事情?”
高原沉聲道:“我們帶二萬士兵保護大將軍進宮,當然大將軍可以隻身進宮,但軍隊必須駐守宮門外,包圍王宮,一但大王要加害大將軍,我們就會殺進王宮,殺掉趙王、郭開等人,為大將軍報仇。而且就算大將軍反對也沒有用,只要大將軍一走,我們就會調兵進城。”
李瑛鴻也道:“對,只有父親答應我們的要求,我們才能讓父親進宮。”
趙軒也道:“大將軍,這一次我也贊同他們的意見。”
李牧也苦笑了一聲,道:“好吧,如果你們堅持這樣做,我也不阻攔你們了。”
總算是把事情決定下來,高原也鬆了一口氣,這才向李牧告辭。李瑛鴻送他出府,一路上李瑛鴻的心裡都覺得沉甸甸的,因此也一直沒有說話。
一直把高原送到府門口,李瑛鴻才道:“高原,你認為父親會舉兵反叛趙國,自立為王嗎?”
高原搖了搖頭,道:“絕對不會,如果真的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方,我想大將軍會退到代郡自立,這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自立為王,顯然是不可行。而甯戚所說的中策誅殺郭開,架空趙王,掌握朝政,如果是在一般的時候,其實到不失為一條上策,因為李牧在趙國威望素著,又掌握兵權,殺郭開其實是易如反掌,而且郭開是趙國公認的奸臣,因此李牧以“清君側”的名議殺了郭開,不但沒有人會有異議,而且只有使李牧的名望更高,順勢再執掌趙國的朝政,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雖然李牧不大可能稱王,再經營個幾十年,那麼李牧的後世子孫再現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的。
只是這樣一來,李牧就必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坐鎮邯鄲,在趙國朝廷中扶植出一批忠於自己的私人力量,牢牢的把持住朝政。但這個過程少說也需要四五年的時間。但現在的局勢,根本不可能給李牧這麼多的時間,因為秦國隨時都會進攻趙國,而現在整個趙國也只有李牧才有能力抵擋秦軍的進攻,一但李牧離開邯鄲,就沒有人能夠控制得住局面,後果就很難預料了。
因此本來是一個上策的計劃,但因為大環境的不同,在這個時候只能算是一條中策,那麼最好的計劃就是離開邯鄲,退到代郡去。李牧在代郡駐守了多年,深得當地的民心,在代郡的基礎很深,完全俱備獨立的條件,但在名議上,仍然保持是趙國的臣子,又避開邯鄲的種種政治分事,也不失為一條上策。
聽了高原的分晰之後,李瑛鴻也稍稍安心,雖然說如果李牧真的舉兵造反,李瑛鴻絕對會完全支援養父,但心裡總是覺得有些忐忑不安,如果李牧是離開邯鄲,退到代郡去自立,李瑛鴻心裡也要順暢得多,也點了點頭,道:“謝謝你,高原。”
高原道:“那麼我就走了,你多陪一陪大將軍,現在他心裡恐怕也不好受。”
離開了李牧的府邸之後,高原轉回到自己的府邸,剛剛一進門,耿忠就迎了上來,道:“大人,黎鑄坊的坊長黎伯平來了,說大人要打造的東西,都己經打造好了,請大人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