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形勢卻遠遠沒有想象的這般簡單。
黃雲漢之所以選擇在此地發難,很明顯是動了心思的,蕭聰等人行過這危險之地的邊緣之時,難免心理放鬆,這便是他的可乘之機,而此時僅僅是剛過危險之地,但凡有點大的動靜,還是會將百里之外的強大古獸族群引來,到時候場面指不定會有多麼混亂,大家捉襟見肘,便極有利於他全身而退。
出身於金聖塔的尚樹傑,大概是因為所修功法的緣故,此時一發起功來,就像是一把殺氣凜凜的人形利劍,金聖塔是五行塔之一,而五行塔雖然同氣連枝,卻並不像八院那樣為一個整體,傳說,在五行塔這個小聯盟沒出現之前,五方毫無瓜葛的小勢力在玄真界根本就排不上號,那時的他們也不叫現在的名字——具體叫什麼,倒是沒人有那閒心去考證,估計只有五聖塔中德高望重的文閣長老知道,後來這五方實力慢慢走到一起,彼此磨合優勢互補之下,實力才突飛猛進,直到這個於這個紀元躋身於四宮之下的五塔之列,其底蘊當然不可小覷。
五方實力聯合之後,曾有一段時間的坦誠相待,十幾位離陽境至強聚在一起,將自身絕學傾囊相授,想借此融合出一套以五行之力生生不息的絕世功法來,只是這件事情難度太大,當時沒能成功,可即使沒能成功,十幾位離陽境至強照樣受益匪淺,他們各自從其他四方勢力的功法典籍中擷取可以利用的部分,巧妙地雜糅進自家功法裡,使其在蛻變中發生質的飛躍,當然為了這一偉大事業,死的人不在少數,不過聽說,五行塔想要借五本功法融合出一套以五行之力生生不息的絕世功法這件事,到現在還在進行著,只不過行事更為隱秘,參與的人也少了一多半。
所以,出身於火聖塔的尚樹傑,其所修功法可不僅有來自於礪金的凌厲,還有對其他四種力量的運用摻雜其中,著實難纏的很。
出身於古元教的郭淳孝和出身於巽院的鄒正風都是仙修者,不同的是,這倆人一個重在控制自身元氣,另一個重在控制天地衍氣。
古元教之所以叫做古元教,其古元兩字並非只為叫著好聽的空穴來風,這與他們教派中傳承的一門秘法有關。
古元教的傳承秘法,名喚《古元經》,深奧晦澀難以掌握,據說自立教以來,就沒出現過一位修為極致者,可即使是這樣,古元教依舊位於僅次於五塔的七教之列,故而這《古元經》的可怕,不言自明。
雖說《古元經》傳說頗甚,其主旨卻沒有其他曠世經典那樣複雜,古元教的創始人曾老夫子認為,在生靈體內,有一種玄而又玄強悍非常的存在,能給予生靈無窮無盡的力量,他將這種存在稱之為“古元”,努力鑽研之後,便尋的一條自認為大有希望的通天之路,因此而誕生的《古元經》,卻耗盡了他所有的生命,他雖創立了這門學派,卻沒能從中得到該有的好處,所以也算是飲恨而終。
《古元經》中所提及的古元,被後世證明確實存在,只可惜微乎其微,幾近可以忽略不計,但這樣一種堪稱隱約的東西能被那古元教的創始人曾老夫子發現,足以說明其天資不凡,可後世諸賢卻鮮有認同此觀點者,他們大多都猜測那古元教的創始人之所以能發現“古元”這種東西,是因為他異於常人——身體內的古元可能比常人多一些。
沒有賢者為其背書,這一項學說本不該得到普及,事情一開始的確是這樣,可慢慢地風向就變了,自聖古一戰之後,便有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古元之說,古元教的勢力迅速擴張,直到教派內出現了驚天地泣鬼神的不世奇才呂思奇——這傢伙是第一個藉助《古元經》得到仙冕的古元教徒,古元教這才一飛沖天,直接從玄真界不入流的小勢力猛地成為赫赫有名的七大教之一!
只可惜《古元經》的修習,對修士來說限制太多,所以這古元教也就止步於七大教之一而已,畢竟古元那種東西,實在太過玄妙,縱有《古元經》相輔,平常修士若想摸到門檻依舊很難,別說像呂思奇那樣成就仙位,即使是小有所成,那也堪稱萬中無一,。
至於那些死心塌地跟著古元教混的,除了極少數本著大樹底下好乘涼來逍遙快活,其他的便皆是處於信仰和追求了。
而郭淳孝,明顯屬於後者,他能憑藉《古元經》來成就攬月境中期的修為,在一般修士看來,已經算是半個神明瞭。
郭淳孝雖然已經是攬月境的強者,但其體內積累的古元貌似並不是很多,還沒有如傳說中的古元教煊赫人物那般凝聚出一道古元之身來,所以現在的郭淳孝還只能以古元駕馭自身之氣,從而得到一具古元假身,而這具古元假身卻可以自動調動周身的天地衍氣,這是古元的奇妙效用,如此一來,雖然行式看上去複雜了不少,但其實對於施術者來說,則要少花一分心思。
鄒正風的手段自不必多說,巽院屬於八院之一,主修八卦中的巽之道,雖然傳說八院本就是一體,後來因為勢力越來越大才分成八個獨立的分院,但八個分院的門生對於八卦中的八種道卻並不像五行塔的門徒那樣對五行皆有很深的涉獵,這自然是因為兩個聯盟勢力秉持的理念不一樣,相比於五行塔,八院更相信順勢而為水到渠成,他們將之稱為“純粹天道”,在傳承上亦是如此,他們認為八卦的八種道本就是一體,而且無論到什麼時候都是一體,只要湊在一起,就該自然而然地相溶相生,所以,八院門生各有專修,只是額外再修一門《混元參同契》以便八種道的融合,當然,《混元參同契》是後來八院弟子相互磨合而悟出的產物,跟各個分院的專修一點關係都沒有。
至於東方家族的東方瀾,則更沒什麼道道兒,東方家的人是天生的練家子,有著與生俱來的變態體魄,無論力量還是速度,都是凡人中的佼佼者,即使是星流雲這種從無盡作死中粹煉出來的另類,也只能跟人家平分秋色而已。
自從玄真皇家在凡界坐上那萬姓矚目的至尊寶座,東方家族的人在軍中便一直擔任著眾多將帥要職,更有甚者擔任著各位王者的親衛,其在凡界的權勢和地位,可見一斑——有玄真皇家這頭龐然大物靠著,即使是寄人籬下,也比錙銖必較的慕容家強得多。
東方家雖然根在凡界,但卻是名副其實的武修世家,跟蕭家和南宮家一樣,都是半隻腳踏著修界的厲害角色,只可惜東方家族沒有傳承下來的高深功法,所以在武技和法門這一塊,向來都是拾人牙慧,最開始東方家走的路子也是偷師剽竊,他們將一些家族子弟自小雪藏,到了年紀之後便送進那些底蘊豐富的古教聖地中修行,學成之後再來一次詐死,秘密回到家族給後生們做老師。
這法子聽起來簡單,也算妙哉,但紙終究是包不住火,這天下哪兒有不透風的牆,可能東方家自己也知道事情肯定有敗露的一天,只是可悲的是,它來的實在是太快了一點。
東方家如此不講武德,自然在玄真修界招來無盡嫌棄,不然當初東方家家道中落的時候,也不會有那麼多人明裡暗裡落井下石,當然,東方家對此早有準備——準確地說是心理準備,東窗事發之後,人家就老老實實地盤了起來,明面上看什麼動作都沒有,暗地裡的小動作卻從來沒有斷過,那些學成歸來的忠孝子孫們湊在一起,開始籌劃著融合畢生所學,琢磨出一套專屬於東方家人的功法,畢竟東方家在外面太不招人待見了,所學的東西都是出於別派,一旦遇上舊日冤家,便只有做困獸之鬥的份兒,為此,聽說玄真皇家還專門給獨孤家請到了一位高人,要不然,就憑獨孤家人那一塊塊榆木疙瘩,就是鑽研上一萬年,也不一定能搞出個鳥來。
所以,後來便有傳言說,東方家的所作所為,打一開始就是受玄真皇家指派的!
獨孤家人有體魄上的優勢,自然極其善於使用兵器,家族之內,十八般武器皆有派別,每一派別內也都有一個實力最強的魁首,比如這一次來解救蕭聰的東方瀾,便是這一代的劍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