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覲見的次序安排,周世顯和崇禎皇帝就把勳貴集團和文官集團的矛盾給激化了,兩撥人在淮安城府衙內見面的時候,剛剛退下的勳貴集團十幾人趾高氣昂,一副已然勝過了剛剛進來的文官們的樣子,甚至還有人大聲炫耀道:
“如今國家危難,聖上如此重視咱們武人,這次回去之後,一定要重整京營,不讓聖上失望。將來北復河山了,咱們都是一等一的功臣。這年頭,刀槍棍棒可比筆桿子有用多了。”
其他的勳貴子第聽罷,也跟著哈哈大笑起來,紛紛應和,氣得好幾個文官都臉色鐵青。
第二批覲見的大臣按照六部和科道的區別,又分成了兩撥,由已經轉正的兵部尚書史可法,御史李邦華,正牌的戶部尚書倪元璐領著,他們已經在外面站著等候了許久,要等到王承恩宣旨的時候,才能得崇禎皇帝的覲見。
這些繁瑣的儀式和程式,也是增強崇禎皇帝權威的重要因素,所謂的權威,等級和神秘感,就是那麼來的。
南京的許多大臣,都是李邦華和倪元璐的老相識,由他們來協調,自然是最合適不過的。
只不過,在如此局勢之下,故人相見,就不免有些令人唏噓了。
按照崇禎皇帝的命令,李邦華和倪元璐向這些文官們宣告了盧九德,馬化豹,王會等人的謀逆行徑,以及處置的結果,在面聖之前,又給了他們一個下馬威。
眾人自然知道這兩個千里隨駕的大臣必然會隨著崇禎重掌龍庭而一飛沖天,原本都想著要巴結的,這個時候,聽到了這麼個晴天霹靂的訊息之後,這些官員們都驚得目瞪口呆了。
特別是南京六部的官員們,大明也是以文抑武,他們之中便有許多人都管著軍務,或者是有關乎著軍隊的財務在手,和地方更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到時候要是那些言官彈劾起來,恐怕事情就不簡單了。
而這些六部官員們猜的也不錯,那些科道官員聽到這件事之後,反應就和他們不同了,這樣的事情,和他們並沒有直接的責任,但是該彈劾誰,把哪個不順眼的拉下水,就值得好好考慮了。
只能說,無論是歷史上,還是如今,南明小朝廷的官員們,都在不停地內鬥,黨爭,不斷地消耗自身的力量。
不過,對於這些人精們來說,早就有人想到盧九德背後的福王了。
但若是如此,事情的牽連就大了,恐怕一番腥風血雨是少不了的。特別是之前眾人皆以為崇禎隕難的時候,朝中還有不少人是要支援福王的。
不等這些人多想,王承恩便已經從裡面走出來傳旨了: “聖上口諭,著六部官員覲見!”
六部的官員們聞言,都趕緊站直了身子,又連忙整理了一番衣冠,然後才魚貫而出。
他們在府衙大堂的門口看到了站在崇禎皇帝身側的準駙馬爺。
這些南京的官員們還是第一次見到這位年輕英俊的駙馬,都不由得有些驚訝。
駙馬明明看起來那麼年輕,可卻做到了天下所有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一支不過幾百人的隊伍,跋山涉水兩千多里,人員非但沒少,反而多了幾千,簡直就是神乎其神。
不說別的,便是當前周世顯站在那裡所表現出來的那份沉穩,便讓他們佩服不已了。
隨著這些官員們進入大堂,王承恩也隨即喊道:“六部官員奉旨覲見!”
話音剛落,以史可法為首的十幾位官員便按照排列順序,一齊跪下,朝著崇禎皇帝行了君臣跪拜之禮。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和剛剛那些勳貴一樣,這些文官們這些山呼海喊的聲音之中,夾雜著十分明顯的嗚咽聲。
儘管,就在幾天前,他們還在熱烈地商討著擁立潞王的事情。
“平身吧!”
崇禎雖然心中也是感慨萬千,但在這些臣子面前,卻是強行表現出了一副淡然自若的樣子。
畢竟,和那些生長在南京的勳貴不同,這些文官基本上都是在京城政/治鬥爭失敗,或者觸犯了某些忌憚,被貶來南京的,崇禎和他們可都是老相識了。
“國家艱難至此,咱們君臣之間還能相見,真是難得啊!”
崇禎苦笑著道,他原本是想要擺出威嚴來的,可這一路的艱難困苦,如今見到了這些熟悉的臣子,便是崇禎那十幾年的皇帝養氣功夫,都不免破了。
呂大器見狀,趕緊抓住機會,出列又跪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