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這日下午的申時二刻,吳興業派往青縣的斥候終於傳回了關乎護駕車隊下一步行動的關鍵訊息。
周世顯看過之後,臉色當時就陰沉了下來,然後立即召集了麾下的將領,開始主持大軍突襲青縣,奪船南下的作戰會議。
青縣位於冀東平原的東部,土地平坦肥沃,物產豐富,加之東臨渤海,北依京津,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而且,大明王朝的經濟命脈——大運河就在縣域內穿過,這些都使得當地商賈雲集,百業俱興。
而青縣也和大名鼎鼎的滄州一樣,古屬燕齊,同樣的民風醇厚,尚義任俠,在歷代薪火相傳之下,武風沿襲不衰。
明末局勢動盪,流民義軍席捲各地,又有滿韃六次入塞,燒殺搶掠不停,在官兵羸弱,無力保護的情況下,這些民風彪悍地區的不少宗族都選擇了結寨自保,組織起了地方武裝。
當然,這樣的地方武裝都只是鄉勇,不要說是火器和甲冑了,除了幾個龐大富裕的宗族,大部分人連件稱手的兵器都沒有,守寨或許還可以,但野戰便是連地方明軍也打不過了。
不過,也和農民軍一樣,隨著關內局勢的惡化,明廷財政崩潰,不少原本投身軍伍的鄉民從軍隊逃離,回到了村寨中,這些地方武裝的戰鬥力也隨之迅速提升。
但問題也就出在了這裡,青縣當地兩個最大的漕幫都已經歸順了不久前入駐青縣縣城的順軍。
這也就意味著周世顯除了打一仗,把這些敵人消滅乾淨之外,已經別無選擇了。
畢竟,他需要的是最快速度南下,作為弱勢的一方,所謂的收買和談,風險太大了,也遠比一戰滅之,奪船南下更要耗時。
或許是順軍也意識到了青縣的重要性,不僅派出了一個縣令和護衛的兩百士兵,還從河間府府城分派了五百餘兵將,加上城中原本留守的明軍降兵,還有兩大漕幫的寨丁,總兵力接近兩千。
周世顯並不是覺得自己麾下的兵馬不是這些人的對手,而是擔心自己的行動會驚動駐紮在北面靜海縣的郝搖旗。
郝搖旗可不是泛泛之輩,麾下兵馬更是多達六千,大部分都是精悍的明廷邊軍出身,其中至少有一千是騎兵,一旦糾纏上,恐怕孫虎,翁大傑,孔濤三人的兵馬就得留下來斷後了。
“青縣的順軍基本上都集中在縣城之內,運河邊上的碼頭只有一個百總的兵馬在駐守,剩下的百餘人都是兩個漕幫的寨丁。”吳興業頓了頓,然後又接著說道:
“不過,這些幫眾至少有一成披甲,每人基本上都有一件兵器,甚至哨騎還看到了三眼銃。若是打起來,他們守在堡寨之內,恐怕還是有一定戰力的。”
雖然青縣的局勢已經變得複雜,但周世顯和李邦華,薛老二等人商議過後,最終還是打算按原計劃行事。
青縣都已經有了順軍進駐,滄州就更不用說了,順軍很顯然是因為兵馬不足,實行了“抓大放小”的策略,這個時候改走其他的路線,只會更危險。
整整兩千多里的路程,沿途又沒有穩定的補給,後面還有追兵,兩千多人馬想要安然抵達南京,根本不可能。
除非,周世顯能憑藉武力奪取青縣兩大漕幫的漕船和堡寨之中的糧草,由運河南下。
“那兩個堡寨的情況如何,沒有火炮的情況下,能不能迅速攻破?”周世顯微微皺眉,想了想又問道:“堡寨裡面除了三眼銃,還有其他火器嗎?”
大運河上的漕運水幫往往“亦民亦匪”,彼此之間為了搶生意,械鬥死人也是時常發生的事情,更不用說近年來的亂局使得他們更多的參與到了戰鬥之中。
在沒有火炮的情況下,想要攻破這些兇悍之徒嚴防死守的堡寨,並不容易,甚至可以說是十分困難。
“根據目前哨騎傳回的訊息,呂家寨和王家寨的堡寨牆高在一丈三尺左右,寬六尺以上,寨牆從外表看,應該是土石所築,堅固倒是說不上,堡牆之上並未發現火炮,除了三眼銃之外,還未見其他火器。
但是其寨門設定有瞭望塔和箭塔,上面有人日夜輪值,如果咱們沒有火炮協助,強攻恐怕會有些棘手。”吳興業說著,臉上也露出了擔憂之色。
“如今咱們急行南下,缺醫少藥,最怕的就是傷兵累贅。這些寨丁都是兇悍之徒,又有城中的順軍撐腰,如果強攻,免不得會出現大量傷亡。”薛老二分析道。
“出現傷亡倒還在其次,若是久攻不下,又打草驚蛇了,到時候被順軍一糾纏上,咱們又沒有補給和船隻,哪怕只是被拖住一日,後果都不堪設想。”孫虎也出言道。
他作為護駕車隊裡的“新人”,和翁大傑,孔濤一樣,都十分擔心一旦戰局不利,周世顯會讓他們留下兵馬殿後。
畢竟,從某種程度來說,他們都不是駙馬的“親兒子”,只是半路撿來的,心裡始終不踏實。
“駙馬,俺覺得孫虎說得沒錯,咱們可以派人扮作南逃的富商,帶著一二十個家丁以坐船南下為由,先混進寨子,到時候在裡面點幾把火,引發混亂,咱們在外面的人再攻進去就簡單得多了。”翁大傑也出言支援道。
“京城南逃的富商巨賈,有一二十個家丁護衛也很正常,應該不會引起被懷疑,末將也覺得此計可行。”不明白孫虎,翁大傑等人意圖的王朝東聽了,也忽然出言贊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