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自己媳婦兒的演技,張步凡還是比較清楚的,說句實話,相比較那位“原定的女主角”來說,佟麗亞的演技確實差了一些。
但是這個差距真沒有到會招致大量差評的程度。
之所以會出現被大量差評的情況,就算是排除了有人要害她的可能性,也依舊是非常複雜的。
比如說形象。
說句實話,這個電影裡女主的形象,本身就是那種清純、柔弱的形象,而佟麗亞的樣貌太美、太豔,哪怕是化妝師在給她上妝的時候儘量掩蓋了她的容貌,但她的美依舊是無法被忽略的。
不得不說,有時候太漂亮,真的不是什麼好事。
再比如說,從劇情的設定上,女主的戲份絕大多數都是那種需要極度隱忍剋制的型別,只能透過一些非常細節的東西來體現人物的狀態,比如從始至終面無表情,只依靠一雙眼睛來展現——愛、恨、傷心、憤怒、毅然決然。
如此一來,演技的東西就被極度的放大了,原本兩人的演技可能也就是90分和80分的差別,但是在這樣設計下,那10分的差距瞬間就可能變成了100分,可以說是一目瞭然也不為過。
更何況佟麗亞本身是學舞蹈出身,她的優勢一直都是在形體方面,就像當年的趙飛燕,那掌上舞的姿態,就當今圈子裡的各種女演員,真找不出幾個能和她相比的。
然而,到了眼神之類小細節上,就是她所不擅長的了。
再加上各種對比,比如倪大洪老師,同樣是面無表情的表演,但是透過簡單的肢體動作,甚至僅僅靠眼神,就能把人物給演活了,兩相對比之下,缺點又被進一步放大。
這還是演員之間的對比,而在這部電影裡,對比的維度也被擴大了。
什麼,人家就是個家暴男,也演的比你好。
什麼,人家只是個歌手,結果居然比你一個專業演員演得好。
等等等等。
或許一開始只是那麼幾個人的差評,然而當被更多的人看到這些評論,發覺似乎和自己的看法差不多的時候,就會進而演變出越來越多的不同的評論來。
俗稱,帶節奏。
只不過這個節奏並不是有人帶起來的,而單純是那些鍵盤俠們自發的。
當然,在這個話題漸漸火起來之後有沒有人故意帶節奏,這就沒人知道了。
張步凡為什麼分析這樣呢?當然是因為他要去開解他媳婦兒啊,分析明白了,才有話可說嗎。
想明白了這些,再一看時間,立刻撥通了電話。
等了好半天,電話終於接通,張步凡還以為是佟麗亞也看到了那些評論,真不高興呢,沒想到電話裡響起那邊充滿了活力的聲音,“怎麼這個時候給我來電話啊?正拍戲呢!”
嗯?跟設想的不太一樣啊。
張步凡也明白了,之所以半天沒接不是對方在傷心,而是因為在拍戲,手機估計在助理手上,助理一看是他的電話,也不敢擅自接了,一直等到她一齣戲拍攝完了才把手機給她。
愣了半晌,張步凡才開口,“你……”
“你是想說‘你沒事吧’麼?”佟麗亞迅速打斷他的話。
他又愣了愣,“網……”
“你是想說‘網上的那些評論你都看了吧?’麼?”佟麗亞又打斷了他的話。
得嘞,說不下去了,該說的話都被對面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