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秦國,雖然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全國一統了。可是!秦始皇還不滿意,還想有更好地辦法來一統人心。所以!才有秦始皇的“招賢令”。
其實!秦始皇就想效仿一下仲父呂不韋,召集天下奇才來給他寫一本能夠與呂不韋的《呂氏春秋》相抗衡的《嬴氏春秋》。
秦始皇的目的:不是要按照《嬴氏春秋》來治理秦國。而是!彰顯一下他秦始皇的功德、業績!
招賢來的天下奇才人員正式確定下來後,秦始皇就向這些人表達了自己的意思:你們要以《呂氏春秋》為藍本,給我秦始皇嬴政寫出一本《嬴氏春秋》。
以《呂氏春秋》為藍本,並不是叫你們照抄,而是標新立異,模仿《呂氏春秋》而寫出新版本,也就是《嬴氏春秋》。
當然!這只是一個比方!並不是就一定要把這本書命名為《嬴氏春秋》。
也就在咸陽街頭以及周邊的城池、集鎮上“遊學”奇才擺攤獻藝的時候,秦國的“稷下學宮”裡也傳來了好訊息。
那就是!這些確定下來編寫《嬴氏春秋》的奇才們,終於鼓搗出一本專著:《五德終始說》。
何謂《五德終始說》?
其實!就是在綜合儒、法、道諸家學說的基礎上,融入黃老道家、陰陽家思想。不搞點新花樣不行,人家的《呂氏春秋》裡面都有了。所以!你只能在《呂氏春秋》的基礎上再創造出新學說思想。
這個新的學說思想就是《五德終始說》。
不整點普通人看不懂的內容進去,就沒有了神秘性,顯示不出高深。
只有整出一些創造者自己都無法自圓其說,只能瞎說八道、東拉西扯、巧言令色,才能糊弄住爭辯的人。
你說東我說西,你說西我又說東或者南北,直到把你糊弄到自動放棄爭辯為止。
因此!就有了以下學術思想:秦國是水德,周朝是火德,水能克火,因此秦得天下。
其實!什麼五德不五德?就是瞎說八道。
秦始皇的目的是想讓這些人編寫一本與《呂氏春秋》相抗衡的學術專著,結果!打臉了!這些人根本編寫不出來。但是!為了王的面子,不能承認打臉,他只得啞巴吃黃連,苦在心裡。
真的!吃了一個啞巴虧!
尼瑪地!你們都是什麼奇才啊?
你們都是奇葩!
怪不得六國被我嬴政滅掉,那是你們思想混亂,沒有出真正地人才、思想家!
我艹尼瑪!
氣得秦始皇在心裡大罵。
要不是想早日去隱居,以他以往的脾氣,是要把這些把他當傻子的“奇才”全部誅殺。
尼瑪地!你糊弄人糊弄到我秦始皇嬴政這裡來了。
老子要是這一點道理都不能明白,還能僅僅用了十年左右時間就一統天下六國?
你們也太低估我嬴政的智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