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筆誤,打報警電話的時間是六點四十分。)
……
黃威嘆了一口氣,彷彿不願意回憶。
韓彬一直在觀察對方,其他的表情到挺正常,但是當韓彬詢問‘距離屍體十幾米的距離停放著三輛汽車,你注意到了嗎?’
這時候,黃威略一遲疑,搖了搖頭,回答‘有點印象。’
搖頭通常代表否認,有點印象卻是肯定的回答。
身體和語言不一致,也是撒謊的表現之一。
也就是說‘有點印象’這句話並不可信。
中i國文化博大精深,‘有點印象’的反義詞有兩種,一種是沒有印象,另一種是印象深刻。
如果黃威沒有印象的話,韓彬覺得對方沒有必要撒謊,直接說沒有影響就行了,何必多此一舉。
所以,韓彬更傾向於後面的判斷,黃威對三輛車的印象很深。
接下來一句話韓彬又問‘其中有一輛賓士車,你看到了嗎?’
黃威回答‘沒仔細看,我當時都嚇傻了。’
說這句話時,表情倒是沒有明顯異常。
但韓彬覺得,這句話應該也是假的,如果黃威注意到了三輛車,最顯眼的應該是賓士車。
這也說明,微表情是一個很複雜的學問,是意識和本能的對抗,並不是每句謊話都能被看穿,也不是每句謊話,都會有明顯的特徵。
而那些代表撒謊的跡象,也未必完全可信,有時候也可能是對方緊張或者習慣性的動作。
必須具體案例、具體分析,如果想要運用到案件中,只能作為一種調查的方向,還是要以切實的證據為準。
黃威有撒謊的跡象,韓彬就要排查一番。
“黃威,你當時有沒有注意到,死者手裡握著抓著什麼東西?”韓彬追問。
黃威深吸了一口氣,嘆道:“我當時太緊張了,記不太清楚。”
“沒事,放鬆一點,我第一次見到死人的時候,也不比你好多少。”韓彬安慰了一句,對著一旁的李輝說道:“拿個杯子給黃威倒杯水。”
“知道了。”李輝應了一聲,給黃威倒了一杯溫水。
“謝謝。”黃威點頭示意,雙手接過了水杯。
“黃威,報案之後你沒留在現場,去哪了?”韓彬繼續詢問。
“我當時不敢待在現場,也不敢回家,就去了附近的商場,想找個人多的地方呆會,去去晦氣。”黃威道。
“噗……”李輝忍不住笑了:“我還是頭一次聽說,這種去晦氣的方法。”
“去人多的地方,我覺得心裡踏實。”黃威說道。
“別在這湊熱鬧了,去查你的監控。”韓彬推了李輝一把。
韓彬和李輝認識很多年了,大學的時候就經常在一起,兩個人之間還是很有默契的。
李輝回到了自己的桌子旁,開啟電腦螢幕檢視靜安胡同外輔路的監控,在六點四十六分,看到一個戴著眼鏡的男子走在輔路上,正是在做筆錄路的黃威。
李輝端著茶杯,看似像是去倒水,走到了黃威背後的位置,給韓彬做了一個OK的手勢。
韓彬起身跟黃威握了握手:“黃先生,謝謝你配合我們的工作。”
“應該的,我現在是不是可以走了?”黃威問道。
“可以。”
韓彬應了一聲,從桌子上拿起一張名片,遞給了對面的黃威:“這是我的名片,你回去以後想起什麼了,可以給我打電話。”
“一定。”黃威應了一聲,起身離開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