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那個嫌疑人,身形瘦小,身體素質很好,順著小區外露的落水管、攀上受害者家陽臺或者空調機外壁,再開啟窗戶進入高層住戶。”趙英回憶。
“不錯,這兩個案子的手法,的確是很像。”鄭凱旋微微點頭:“那個嫌疑人現在在哪?”
“我記得,應該是判了三年多,如果表現的好,沒準已經出獄了。”
“你派人去分局,查一下他的情況。”
“是。”
趙英的提供的線索很重要,能夠高空作案的人不多,順著這條線索調查,找到嫌疑人的可能性很大。
“魯文,技術隊那邊有什麼發現?”
魯文喝了口麵湯:
“技術隊已經將幾個現場都勘察過了,也拍照取證了,但沒有發現是什麼有效的證據。”
“指紋方面呢?”
“都採集完了,大部分都已經做了對比,都是家庭成員的指紋,沒有發現可疑的指紋,剩下的還在比對中。”
“儘快完成比對,一旦發現疑似嫌疑人的指紋,要第一時間通知我。”
“是。”
鄭凱旋又將目光,望向韓彬和李輝:“二組有什麼發現?”
“鄭隊,這個嫌疑人在短時間內,連續做了九起案件,我覺得應該是個膽大心細、有經驗的老手。”李輝道。
“嗯。”鄭凱旋應了一聲,這跟他的判斷是一樣的。
“而且,這個人應該比較熟悉小區的情況,要麼提前踩點,要麼就在附近住。”
“你有什麼建議?”
“排查附近的有偷竊前科的人,看看有沒有再犯案的可能。”
“可以作為一個偵察方向。”鄭凱旋點點頭,對著一旁的韓彬問道:“你有什麼發現?”
韓彬將半截羊肉串,一口擼完:“鄭隊,我覺得可以精確一下作案時間,對於排查監控、尋找嫌疑人、以及審訊工作,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不錯,這一點很有必要。”鄭凱旋頗為贊同:
“九起案件的業主,昨天晚上都沒在家,最後一個離開家的業主,是在昨天上午十點鐘,也就是說在昨天上午十點前,嫌疑人還沒有貼上膠帶。”
“如果我是嫌疑人,會在中午以前貼上膠帶。”韓彬說道。
“有什麼根據?”趙英追問道。
“嫌疑人貼上膠帶的目的,就是為了檢視家裡有沒有人居住,膠帶貼上的太晚,間隔的時間較短,就失去了辨別的作用。”韓彬分析:
“中午和傍晚是進出比較頻繁的時間,吃午飯別管是買菜、還是叫外賣都要開門,傍晚更不用說了,大家通常的下班時間,在中午之前,將膠帶貼上在門上,可以更準確的篩選。”
“這只是貼上膠帶的時間,那實施作案時間呢?”李輝問道。
“我走訪了一些沒有被盜的住戶,有一家住戶早上九點出門,晚上十一點才回家,但是他家沒有被盜,也沒有被入侵的痕跡,也就是說,當時嫌疑人還沒有檢視膠帶,如果算上檢視膠帶時間,作案時間應該是在凌晨十二點之後。”韓彬推測。
“啪啪……”趙英拍了拍巴掌:“你小子不錯,分析的有理有據,有沒有興趣來我們一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