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臺灣島給李淼的感覺,有點類似於後世的人民公社。不過比後世的人民公社的制度、管理、收入分配等,更加先進、合理。
但本質上來說,還是類似於人民公社。首先臺灣島土地不是私有制,農戶自己不擁有土地。說白了,他們都是在為李淼打工。
臺灣島管理層,會根據他們的能力、表現,給予不同的報酬。充分調動農戶們的積極性。
能力出眾的民眾能夠成為護衛、管事。甚至可以進入管理層。臺灣島與李淼的其它勢力一樣。給基層的民眾,留下了一條晉升之路。
這才是李淼的得意之作。也是李淼勢力充滿勃勃生機的源泉。更是穩定的基礎。李淼的勢力,一直都實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管理體制。
這樣做的好處還是很多。一方面是給底層人士,留下一條晉升通道。
另外,對李淼勢力的上層人士,也是一種鞭策。
工礦企業也是同樣如此。這樣的管理模式,在臺灣島發展的初始階段,肯定會發揮出積極的作用。
特別是在生產力相對落後的時期,往往作用更加明顯。為臺灣島的大工業、大農業的快速發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實李淼在大鄭朝的其它勢力,包括遼東局,也是採用了同樣的經營、管理模式。而且還去得了不錯的效果!
為李淼勢力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李淼這十多天的臺灣島之行,對臺灣島目前的發展和管理,還是相當滿意的。
照這樣的發展速度。不用二年時間,臺灣島就會在各方面,全面超越遼東局。
而且臺灣島有著二百多萬人口。未來的發展,可不是遼東局可以相比的。
可能對於別的勢力來說,人口會成為負擔。畢竟解決吃飯問題,就是個巨大的挑戰。
李淼有著南北方的優質種子。內空間還在不斷的培育出,越來越高產的優質種子。再加上臺灣島地大物博,氣候條件上佳。
吃飯問題早就不存在了。人口對於李淼的勢力來說,無疑是最寶貴的財富。
當然臺灣島同樣存在問題。臺灣島的經濟模式太過單一。目前來說,這單一的經濟模式,適應臺灣島各方面的快速發展。
但對臺灣島以後的發展,可能會很不利。臺灣島目前,就好像是在白紙上作畫。一切都可以按照李淼的發展思路來走。
當然是臺灣島的發展,怎麼快就怎麼走。所以李淼在考慮臺灣島,以後該如何發展?
現在臺灣島的絕大部分民眾,都是一窮二白。無論是新移民,還是前些階段移民的四五十萬島民,又或者是原先的土著。都是窮的叮噹響。
現在臺灣島的民眾,能夠吃飽飯。就已經無比滿足了。別說現在他們不但能吃飽飯,而且還開始講究營養了。
再加上臺灣島民眾,會根據不同的工種,和不同的表現。還有月例可拿。所以目前的臺灣民眾,都是幸福滿滿。
從青州移民而來的近十萬民眾,他們絕對是屬於有錢人。這批民眾,家庭條件就相當的優越。
他們的家庭成員,有的是管理層,有的是工礦企業的管事,或者是技術人員。這些家庭本身收入就比較高。
再加上原先在青州,就積累了一定的財富。所以對臺灣目前的生活環境,還是多少感覺有些不適應。
雖然他們的收入比原來更高了。社會地位就更不用說了,大多都走上了管理層。或者收入也比原先更高了。
但有銀子花不出去啊!沒地方可消費啊!只能存在順風票號裡吃利息。用後世的話說,目前的臺灣島沒有第三產業。
臺灣島別說第三產業,除了工業就是農業。其它產業幾乎是一片空白。大量的大小海船上的護衛、水手們,到了臺灣島也只能做苦行僧。
讓這幫高收入群體很不適應。覺得來臺灣島一趟,除了省銀子,就沒別的事可以做了。
臺灣目前的情況,也無法支撐順風運輸鏢局快速拓展。就算把路修好了,順風運輸鏢局的馬車,誰會來坐呢?
顯然這樣的情況會制約,臺灣島的陸路交通的發展。這也是李淼覺得臺灣島的經濟,缺少活力的主要原因。說到底還是經濟模式太過單一!
一二年後,隨著臺灣民眾手裡漸漸有了銀子,想要花出去的地方都找不到。顯然這個問題,已經必須要解決了。關鍵是怎麼解決?
是繼續發展人民公社形式的集體經濟?還是多種經濟模式共同發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