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俊等一幫官員,誰都沒想到朝廷的欽差,會來的如此之快。他們也只是算計好了,今天是第一天迎接欽差。這也是理論上的數字。
也就是朝廷接到急報後,第一時間就能派出欽差。而且欽差一路上,晝夜不停地快速趕路。估計再迎個三四天,能夠迎到欽差就算是快的了。
一眾官員出開封城沒多久,就看見了欽差儀仗。剛開始還以為是眼花了呢!這幫官員,還是沒能趕得上真正的界迎。
這裡離河南界碑,差不多還有五十里地呢!
李淼也不會在這種小事上做文章。這次朝廷任命欽差的速度,也是快了點。再說的確是自己來得太快了。
試問除了自己,還有誰會日夜兼程地往災區趕。就是想趕,身體也吃不消啊!絕對不會比史湘雲當初好太多。
李淼先是與劉文俊、周同文寒暄了幾句,算是打過了招呼。這兩人一個是總督,一個是巡撫,都是位高權重的二品大員。李淼也是給足面子!
接下來,李淼開始宣讀聖旨。聖旨其實很正軌,就是有李淼全權負責河南救災、安置事宜。河南當地官員,無條件配合欽差李淼的行動。
另外聖旨還強調了一下,尚方寶劍的作用。就是針對河南四品以下的官員,李淼有先斬後奏的權利。
其實這尚方寶劍的權利,已經很大了。皇上也真心希望,李淼能夠圓滿完成河南救災、安置的差遣。
四品以下官員的處置權,已經相當不小了。
最起碼府縣一級的主官,李淼都可以憑藉手中的尚方寶劍,一言而決!其實也就是要求府縣一級的官員,積極配合欽差的救災、安置事務。
李淼還是看到了劉文俊,在聽到宣讀完聖旨後的一絲喜色。李淼當然明白劉總督為什麼會面露喜色。
因為在救災問題上,李淼這個欽差,不再是按常規的監督救災、安置。而是全權處置救災事宜。
也就是說河南總督劉文俊,只是配合欽差而已。
換句話說,事後的責任也是同樣如此。李淼徹底成了替死鬼。
劉文俊怎麼能不高興?最起碼自己的命是保住了,能不高興嗎?劉文俊甚至在想,這次是誰幫了自己的大忙。想著事後怎麼感謝人家呢?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劉文俊想著這次頭上的烏紗,肯定是保不住了。那以後該怎麼起復呢?
李淼連喊了好幾聲,“劉大人,劉大人......”劉文俊這才反應過來,李淼也是看出了劉文俊心不在焉。肯定是高興壞了,都開始想入非非了。
“劉大人,留下幾名主要官員,彙報一下受災情況,和救災事宜。現在我們一起去黃河決提現場看看。邊走邊談吧!”李淼平靜地說道。
劉文俊自無不可,很快就安排好了。留下七八名高官和受災地區的地方官員。其他官員全都回開封府等候。
河南巡撫周同文肯定得留下。周同文與劉文俊很多地方責權重疊,兩人自然矛盾種種。相互攻訐,也都是常態。
這也是朝廷刻意安排的,便於朝廷更好的掌控地方。河南巡撫周同文現在也沒有幸災樂禍。雖然他升任河南總督的機率挺大。
但也必須保證災後的河南,不出大亂子。否則他也會跟著一併倒黴!
雖然總督與巡撫互不隸屬,但總督的品級高出巡撫半級。所以周同文也只能落後李淼、劉文俊,半個身位。一路上週同文也是心事重重。
眾人邊走邊談,賈環與李府的另一名家丁丁文明,在一旁記錄。這讓那些彙報情況的官員,都開始緊張起來。
一幫被問訊的官員,對災情、和救災的敘述也是極其認真。生怕有什麼事落到紙上!這些官員對很多問題,都會考慮半晌才回答。
李淼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否則想聽句真話都沒有。李淼就是要把救災過程中的主要事項,包括與官員的談話內容都記錄在案。
為了慎重起見,事後李淼會讓這些彙報災情的官員,再看一遍談話內容,確認無誤後,簽上大名。
雖說不用畫押,但還是遭到部分官員的抵制。
李淼不慌不忙地給這幫官員解釋。“這本河南賑災紀要,會記錄這次河南賑災的主要內容。為了保證賑災紀要的嚴肅性,當事人都會簽名。”
“當然對於不願簽名的主要當事人,紀要中都會註明原因。”李淼雖然說得輕描淡寫。但一眾官員都知道,李淼絕對不好糊弄。
眾官員彙報的內容,也都開始接近真相了。有些官員彙報的內容,顯然含金量不高。都是大概、大約之類的用詞頗多。一看就是不作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