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黃河改道也不是沒有好處。黃河改道,大量的泥沙造就了下游的平原。像華北平原、中原大地等都是黃河改道的功勞。
還有就是黃河改道後,五百年到近千年之內,黃河不會有大的水災。往往也是開創太平盛世的基礎。
直到泛黃區的泥沙,不斷地堆積。漸漸又形成了河道,然後泥沙又會越堆越高。再次變成了天上之河。
再然後黃河再決堤改道。如此迴圈往復。
至於說治理,別說是這方世界的科技水平,就是後世科技高度發達的現代,拿黃河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這方紅樓世界,有史以來記載的大的黃河改道,就不下九次。每次改朝換代與否,暫且不論。全都伴隨著華夏民族的血淚史。無一例外!
但李淼怎麼會袖手旁觀,怎麼可能袖手旁觀。怎麼可以眼睜睜地看著華夏大地,生靈塗炭。
李淼在得到災情的第一時間,就發出了幾道順風家法令。
李淼的勢力,已經開始運作起來了。大量的物資,朝著河南重災區運送。李淼對大鄭朝早就喪失了信心。
李淼沒有半點僥倖心裡。救災還得靠自己。
書房內的李淼,已經開始寫奏摺了。就是被後世奉為治災經典的,《朝廷救援河南災民應急疏》。
李淼也不是傻子,他可不會做無名英雄。他需要大義名份。需要氣運、民願。需要朝廷拿銀子。該他得的一分一厘都不能少。
《朝廷救援河南災民應急疏》內容簡潔。沒有華麗的詞章,有的只是務實。李淼清楚現在的戶部存銀,根本拿不出救災銀子。
所以《朝廷救援河南災民應急疏》從銀子開始。一條條、一件件、一樁樁都是切實可行的方案。
可操作性很強。只要能夠都執行到位,大事可定!
救災如救火。李淼是一刻也不想耽誤。每耽誤一天,意味著救災難度會成倍提升。最後倒黴的還是他自己。無疑會給救災增添更大的難度!
疫情會變得更加難以控制。時間耽誤過長,可能連李淼也只能迴天乏力了。
但朝廷的急報還沒有收到,估計明天應該差不多少。
按照大鄭朝的辦事效率,等到確定救災欽差人選。也不知要等到何時?相互推諉是肯定的!
所以李淼先把奏摺準備好,力爭第一時間趕赴河南災區。這個欽差職位,別人都避之不及。
這個欽差職位,雖然油水很足,但辦不好是要掉腦袋的。應該沒人會跟他爭。
欽差人選雖然還沒有最後確定。李淼已經在準備隨從人選了。家丁被帶走一半。五十名家丁,將作為這次救災監督的主力軍。
賈蘭、賈環也在隨從之列。這麼好的鍛鍊機會,賈蘭、賈環怎麼會放棄。特別是賈蘭,跟隨李淼出行可不止一次。
李淼還沒來得及徵求他的意見,賈蘭就自己直接找上門來了。
賈蘭今年沒有參加恩科鄉試,本來賈蘭還想試一試。哪怕是鍛鍊一下也好。但被李淼堅決阻止。
賈蘭才十三歲的年紀,萬一考中了舉人,不是給榮國府添亂嗎?
賈蘭目前還真有搏一搏的實力。李淼看來,賈蘭不能太出挑,二十歲上下中舉正好。為此還跟李紈鬧得不愉快,李紈可是望子成龍啊?
李紈恨不得,賈蘭立馬就中了狀元才好。這下好了,直接被李淼按住了,李紈能不生氣嗎?
為此李淼一連好幾宿,都得去榮國府安慰。才勉強安撫住李紈撅著的臀部。
李淼還是小看了朝廷的辦事效率。李淼接到災情的當晚,皇上也收到了黃河改道的急報。皇上當場就暈了過去。
被太醫救醒後,皇上只會不停地說。“完了......”
內閣等一幫重臣,得到訊息後。也都是雙目無神。朝廷拿什麼救災?一個個彷彿時間末日就要到來了。
第二天大朝會,李淼還是被朝廷的辦事效率,嚇了一跳。大朝會就一個內容,河南災情的救治。
皇上的龍體明顯欠佳。很多話都是大太監戴權充當擴音器,再重複一遍。
群臣們也是已經得到了,黃河決體改道的訊息。情緒都不高。
內閣大臣與皇上顯然狀態更差。估計是昨晚連夜磋商無果的原因。一個個失魂落魄狀。
李淼沒有等皇上發問,直接上前遞上了《朝廷救援河南災民應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