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淼等船隻靠岸後,立即下船,打著和親大使的儀仗,在岸上等候。賈探春等一干人等繼續在船上等候。
李淼的儀仗是有講究的,大鄭朝是禮儀之邦,也是最講規矩的。雖然李淼此時只是身穿從四品的官服,但他是大鄭朝的和親大使,使用的是正二品的儀仗。
李淼目前就是大鄭朝的臉面。很快有安南使臣過來了,領著李淼去參見蠻王。一路上李淼看到軍營中,大多住的是漢人士兵。只有少數安南國士兵看守。
漢人士兵幾乎都是骨瘦如材,想想也是,餓得沒了力氣,才容易看管嗎?大部分安南小國的軍隊,都已經在船上了。李淼瞭然,估計他們也害怕,做好了隨時撤離的準備了。
很快李淼登上了蠻王的坐船。想想大鄭朝朝廷也挺可笑的,這次總共就派了李淼一位和親大使,沒有副使,甚至連翻譯也沒有派。
李淼登船後,看清了這艘鉅艦。比三帆大海船,還要大出將近一半。光船上的水手就差不多有一千人。
李淼想想也是正常,都是上好的楠木建造的海船,這得多重啊!就是千名水手盡力划船,再加上風帆。估計也快不到哪裡去?
這艘海船上的護衛有近兩千人。看來蠻王的安全措施還是很嚴密的。越靠近蠻王的座艙,護衛人數越多。看上去護衛的武力值也越高。
李淼在使者的引領下,很快來到了蠻王的座艙。李淼看清了正坐在虎皮交椅上的蠻王。長得很粗狂,上半身還算是正常,但腿還是比較短。坐在虎皮交椅上,腳不沾地啊。
整個一個矮腳虎,不過雙目有神。隱隱的李淼還感覺到,蠻王身上有一股威壓。看來還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李淼書卷氣濃郁,不亢不卑。衝著蠻王行了一禮。蠻王眯著眼看著李淼。大鄭朝還是有人啊。就連一個被擠兌來的使者,都有這份氣度。
蠻王對大鄭朝的情況,還是有所瞭解的。這個和親大使可不是個好差事。所以蠻王對大鄭朝更是忌憚了幾分。可能這次入侵大鄭朝,不是什麼英明的決策。
蠻王再一想,反正也不怕,大鄭朝現在根本沒法顧及到自己。草原韃子就讓他們應付不過來了。要不大鄭朝也不會這麼痛快,又是賠銀子,又是郡主和親的。
隨後李淼提出了二點要求。第一,李淼作為和親大使,將護送郡主至安南國境內,然後再返回大鄭朝。這也是和親大使的職責。雙方均沒有異議。
第二,五百萬兩銀子不能作為戰爭賠款。它是大鄭朝內務府為郡主添置的嫁妝。這其實是李淼自己,為這趟和親大使差使,撈取的政治資本。更是為了迷惑蠻王。
作為一個朝廷最大的恥辱莫過於割地、賠款、和親。割地是最大的恥辱。賠款次之,和親再次之。所以李淼如果能把賠款,最後變成內務府出的嫁妝。就是大功一件。
雙方就此事爭執了半天,最後蠻王瞭解了情況。以一句你們大鄭朝的人真迂腐,而蓋棺定論了。
當然李淼並不知道,蠻王到底說了什麼?不過與李淼爭得面紅耳赤的使者,翻譯過來的話,還有待考證。
不過李淼提出的第二個條件,也就因為蠻王的嘰裡咕嚕的一段話。就這麼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