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碰到家裡來了客人、或者是什麼節日的時候。
他們才會打發孩子過來打上二兩,回去解解饞。
在這家代銷店的貨櫃裡面,胡亂堆放著一些火柴、衛生紙、草紙。
以及乾電池,《頭痛粉》,《小兒安》之類的雜貨。
櫃檯上空蕩蕩,只擺著兩個玻璃糖。
其中一個缸子裝的是柿餅,另一個裝著玉米糖。
由於它外面裹了一層玻璃紙,所以大傢伙,也把它叫做衛生糖。
不過葉小川知道,這種糖和“衛生”兩個字,其實是沾不上任何一點邊的。
只因為這種糖,它是用玉米碴在鐵鍋裡熬。
直到熬出糖稀了,這才把玉米碴過濾出來。
然後等到糖胚稍稍涼下來。
糖果廠會挑幾位人高馬大的職工,讓他們把糖胚扛在光溜溜的肩膀上。
另一頭夾在木柱子上,就這麼反覆的來回拉扯...
直到把糖胚裡面的氣泡,都拉扯的差不多了,這才把它放在案板上進行下一步加工。
然後由一群老孃們徒手搓揉成條,最後用菜刀砍成一顆一顆的。
全程這麼手工操作。
又怎麼可能衛生呢?
葉小川敢保證:負責拉糖胚的那些男職工,他們的肩膀上,絕對找不到一根汗毛!
而負責搓揉糖條的婆娘,她們指甲縫裡,也絕不會有泥垢...
不過在這個時期,紅糖白糖屬於戰略物資,管控的很嚴。
包括這種玉米糖,也是需要的糖票才能買得到的。
生產隊的生產隊裡的那些小孩,其實一個月都很難嘗得到一次糖果。
眼瞅著小六的一雙眼睛,死死粘在糖玻璃罐裡。
葉小川只好掏出一張面值《貳倆伍》的糖票,又補了2毛5分差價。
向代銷店的負責人,買了2兩5錢重的玉米糖。
一顆就是一錢,還不用稱。
2兩5錢的糖果,共計25顆。
不算談票的價值,光算差價的話,相當於就是1分錢1顆。
買好糖。
葉小川從中拿出一顆,遞給站在一旁流口水的小六。
剩下的請代銷店負責人用黃紙包了,算作是去柳青青家的禮物。
等來到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