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孫禮一番敲打之後,李誠敬就前往了屬於自己的比部公廨。
與想象中的手足無措不同,三省六部這套制度已經沿襲數個朝代,是一種極為成熟的部門了。
自然不可能因為換了一個什麼都不懂的主官,就變得一團糟。
李誠敬自己知道自家事,並沒有盲目插手,這也讓比部上下長舒一口氣。
倘若李誠敬不懂裝懂,亂管一通,反而會讓原本政令暢通的比部變得一團糟。
有這麼一位有逼數的主官,也讓比部上下十分開心。
在放衙後,李誠敬自然要宴請刑部上下。
好在大家都很給面子,倒也沒有那個跳出來挑事的。
不過想想也是,這是天子腳下,誰背後還沒有背景,尤其是六部這種權利中樞部門,李誠敬是個“清白”身,尚未被打上任何黨派的烙印,這個時候不交好就算了,誰會交惡。
倘若真有這種人,根本就不可能進入六部任職。
公孫禮今日幾乎都在觀察著李誠敬的作為,雖然李誠敬什麼都沒有做,但就是因為這種什麼都沒有做,才讓公孫禮算是初步接納了李誠敬。
在宴席之上,倒也給了李誠敬幾分薄面,也算是賓主盡歡。
而接下來的日子裡,刑部眾人發現,李誠敬簡直就是遊手好閒,除了學習比部上下的公務,幾乎不問任何事情。
連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規矩都好像不在乎。
每天不務正業,三天兩頭就請假離休,甚至有些時候竟然公然早退。
一些看不過去的其他幾部郎中告狀告到公孫禮面前,被公孫禮呵斥回去。
“李郎中乃是玄修,需要大量的時間參悟天機玄妙,豈是你等凡人可以理解。況且,李郎中為國立下如此大功,給他一些特權又能如何?你們這些人,若是能夠提回來一顆鎮西將軍的人頭,本官做主,隨你們晚到早退,本官拿你們當祖宗供著,倘若沒有這個本事,就閉上嘴巴,老實工作!”
幾個郎中十分尷尬的退走。
笑話,他們要是有這個本事,早就去做那封疆大吏了。
就這樣,春去夏至,慶國彷彿回到了老樣子。
慶皇也不知道是不是想開了,決口不提北伐之事,整個國家依舊以休養生息為主。
李誠敬如今在刑部現身的時間更少了。
許多時候,十天半個月不見李誠敬蹤影。
這讓比部上下十分歡快。
畢竟主官不問事,這就代表著他們手中的權利被無限放大。
而李誠敬自然也不是真的遊手好閒。
趙全的動作很快,辦事極為利落。
一個多月,便購置好了醫館和藥材商店。
盤下的是永安坊的一處酒樓。
據說是原來的掌櫃得罪了貴人,這才變賣逃難離京。
李誠敬自然不會管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