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崑崙·四御山脈·大都峰】
正值八月十五,秋意濃時冬未至。
每年至此,便是崑崙最熱鬧的時候,凌霄劍宗自然也不列外。大多弟子在此時也都回到宗內,參加這場大都峰一年一度的燈節。
大都峰坐落於四御山脈正西南位,屬三十六天峰之一,平日掌管一宗丹藥發放。其峰若論高度,幾近萬尺,但是其最出名的並非峰高,而是山寬。
佔地約萬丈,峰巒橫拔入雲,玉宇瓊樓自山腳而建,一直綿延至頂。四御山脈盛景奇多,這大都峰的甬道山坪便稱得上一絕,就算全宗弟子皆在此山也站的下。
夜幕如天障,從蒼穹蓋下,皓月的光輝也成了米粒。然後,今日的大都峰卻猶如白晝,數十萬盞天燈掛滿了整座山,通火照明,中元萬燈節也正是在此地。
兩座閣樓之間是一條曲折石路,尚有各峰弟子熙熙攘攘行於此,皆是為了登山觀看今日的峰頂的仙燈。
“大師兄,這你說的那大仙燈,往年為何沒有見過?”方小前跟著師徒幾人走在石子路上,往年中元節張子淵也會帶他與樊星來此處賞燈,可是卻從未聽過關於仙燈一事。
張子淵手下輕輕摸了摸腰間白屠龍的劍柄,一面向他解釋道:“仙燈自然是極為特殊的天燈,因為一盞仙燈製作不易,所以大都峰也並非每年中元都會放逐此燈,有時隔上三五年就會放上一盞,也有時要等個十幾年、幾十年也不一定。”
樊星走在即墨畫扶的身邊,她攢著自己的衣角,蓮步輕盈,“我以前也沒有看過仙燈呢,倒是聽說過很多次,今日總算可以見到啦。”
兩邊的燈火將通道照得通明,方小前踩著石子,跟在師父身後。
******
攀大都峰若是平日可能只需半個時辰,今日方小前卻足足走了一個多時辰才到。人太多,無論上山亦或下山,都是緩步而行,時至佳節倒也沒有人誰著急。
“總算上山了!”樊星歡步走在眾人最前,一雙靈眸四處打量,似乎哪都想盡收眼底。
方小前已經不是第一次登大都峰了,但今年的中元節的確要比往年繁盛許多,明亮的天燈幾乎掛滿了整個大都峰的巔峰,一幢幢樓宇縱橫盤根,到處都是天燈、殿閣、人流。
“就是大楚的王都也沒有這般繁盛吧?”方小前看著周遭望不到盡頭的燈火,心中滿是震撼。
“各位道友仙師,要買燈嗎?”正走著,一位青年擋住幾人去路,只見其身後揹著一尊木笈,上面掛滿了各色的大小天燈。
秦關雎上前問道:“怎麼賣的?”
“回仙子,每個只需五十宗功。”那青年似乎並不認識他眼前這位鹿遙峰峰主,滿臉堆笑地回道。
樊星皺皺眉頭,她一向都比較“吝嗇”宗功,當下不滿道:“就一個燈還要這麼多宗功。”
那青年立刻神色收斂,一本正經地說道:“這位小道友有所不知,我這天燈與別人的可不同,裡面都有禁制,不但可以明亮百年之久,甚至可以升至九重天,若是待會兒你用我家仙燈許願,都可以讓天上神明得知,正所謂求的便是個心想事成嘛!”
“好了,好了,給我拿五個吧。”秦關雎笑著說道,她從腰間掏出令牌,遞過去讓那青年抹走了幾百宗功。
樊星從中挑了個粉色小燈,又幫即墨畫扶拿了一個淡墨八角仙燈;秦關雎隨意取了三盞,與方小前、張子淵一人一盞。
長燈雙通,煥著丹藍火光,方小前提著它。
見天燈右下刻有兩行素墨小篆:柳岸問絮一萬枝,心上唯有一佳人。
由於自幼在九州常讀詩文,所以方小前對這字裡行間的文氣勁很是喜愛。
******
中元節之盛世,向來是子時放燈,眾弟子可將自己的心願寫在天燈上,送燈入天,用以祈願,至於大都峰放仙燈今年則是被定其之前。
方小前一行在峰上兜兜轉轉,已經快到了那觀仙燈的時刻。
“樊星師妹。”忽然有道爽朗之聲從不遠處傳來,方小前跟著樊星迴頭望去,只見人群中站著一名英俊青年正向她招手。
“景師兄!”樊星瞬間眼如月牙,那人走上前來。是個約莫二十的俊朗青年,身著一襲黃金長袍,尊貴裡透清秀,挺拔的身姿托出一股隱隱威勢。雖是一身的華貴,但此人卻還是讓人覺得很親和,最起碼看上去是的。
“景玉崖見過秦師叔。”青年微微欠身,秦關雎淡淡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