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大劍仙的畫外音就是咱們偷偷砍下幾塊,先解決燃眉之急。
陳平安氣笑道:“老子如今就是大驪國師,你給我偷摸個試試看?!”
米裕看了眼姜尚真,監守自盜這種事,周首席不就做得行雲流水。
姜尚真說道:“劍修每用掉一塊磨劍石,世間就少一塊斬龍臺,確實難辦。”
於玄有錢,有境界,有身份,有功德,有口碑……一位練氣士該有的,令人羨慕的,於玄都有,而且還都比別人多。
即便方方面面闊綽如此,先前跟陳平安聊起斬龍臺的買賣,老真人也很是為難,不敢有任何打包票,只能說幫忙在老朋友那邊提一嘴,牽線搭橋。他們肯不肯賣,會以什麼價格賣,都得看緣分。
大驪戶部秘錄的甲六山,小鎮俗名龍脊山。在此開山的,有四方勢力,大驪宋氏,阮邛,寶瓶洲兩位兵家祖庭風雪廟和真武山。
此山封禁將近三十年,關卡與陣法,層層疊疊,戒備森嚴,未經允許擅自入山者斬立決。
等到陳平安如今多出了一個大驪國師身份,當然可以自由出入。
不過大驪朝廷只負責幫忙開山,裸露出那片斬龍臺,並不參與瓜分這些最純粹的磨劍石。
本屬於風雪廟與龍泉劍宗的斬龍臺,其實已經是個空殼子。
巨大的付出,得到了豐厚的報酬,比如風雪廟祖師就秘密得到了一道遠古劍術,憑此躋身仙人,同時這條劍脈,可以讓劍修直指玉璞,能夠讓劍修在開府、結金丹、由元嬰破境躋身玉璞境,在這三大修道關隘上,有如神助,架起長橋,小去諸多阻力。如此一來,所謂“直指”,名副其實。
而阮邛在見到“老劍條”之後,也得到了一門匪夷所思的鑄劍術。在那之前開採的所有斬龍臺,身為大驪宋氏皇家首席供奉的阮邛,只餘下一小部分,留作家底,龍泉劍宗畢竟是一座劍道宗門,剩下大部分都送給了大驪朝廷,而大驪皇帝又轉手送給了幫忙打造劍舟、山嶽渡船的墨家,作為抵債,墨家鉅子如今在蠻荒天下打造的那座城池,最重要的基礎材料就是斬龍臺。
故而如今“還沒有敗光祖業”的,就只剩下真武山了。
遠古天庭有兩座行刑臺,其中一座就叫斬龍臺,登天一役被打碎,墜落人間,最大的兩塊,就是驪珠洞天的龍脊山,跟劍氣長城寧府那座山頂構建涼亭的“小山”。
按照純陽呂喦的說法,龍脊山古稱頗多,有真隱,天鼻,風車,寮燈等說法,山中曾經有一座洞天括蒼洞,是古蜀地界最重要的一處風水寶地。
而寧姚當年曾經託付倒懸山看門人張祿,送給鸛雀客棧的陳平安一塊形如長條板硯的斬龍臺,其中一面銘刻“天真”。
想來就有“天鼻”“真隱”各取其一組詞的用意。
等到陳平安聽說了呂喦的洩露天機,就去問過寧姚,寧姚說當年送出此物,就是老大劍仙的意思。
只是陳清都那會兒在寧姚這邊評價陳平安的說辭,不太中聽。
老大劍仙說那窮酸小子,長得黑不溜秋,委實不俊,雖說一雙眼睛還算炯炯有神,卻也襯得他更黑了,模樣醜是醜了點,但不管怎麼說,少年武夫,能夠萬里迢迢跨海遠遊,在那蛟龍溝都差點把小命丟了,過倒懸山,就為了給寧丫頭你送劍,見了面,喝了點小酒,就敢說喜歡你,追求心儀女子的不要臉,他那小子是得了精髓的,何況身上還有一股子韌勁,不差。既然他喜歡你,你也不討厭他,怎麼都該表示表示,我看那塊斬龍石就挺好,他家鄉就有此物,財迷已經曉得此物的金貴了,他如今還不是煉氣士,更不是劍修,若是回鄉路上,例如在那臭牛鼻子的藕花福地,小子僥倖重建了長生橋,他哪天缺了錢,為了破境,就捨得高價賣出、或是偷偷與誰典當此物,說明此人眼窮心不定,絕非良配。尤其以後萬一成了劍修,被境界和煉劍所誘惑,偷偷消磨這方斬龍臺,寧丫頭也別被他的花言巧語所矇蔽,這種男人,依舊要不得……
當時寧姚聽得眉頭直皺,只是等陳清都說完,才給出自己的想法和答案。
我不願如此試探他,他也不需要如此被試探。
如果說這些言語的,不是老大劍仙,寧姚就會換一個更直接的說法。
這是她在侮辱陳平安,也是寧姚作踐了自己。
陳清都當時笑得不行,感慨一句,“情字不可敵,寧姚不例外。”
少年少女的相互喜歡,真是美好。
之後老大劍仙才說了一個寧姚願意接受的理由,說此物暗藏一樁不小機緣,於陳平安將來修行有助,那小子,比較聰明,說不定哪天就能開竅,想出其中玄機,但是你不能提醒他,一提醒就離題萬里嘍。
一樁機緣?老大劍仙你哪怕換個說法,說是一樁“文字緣”,我可能也會多想幾分啊。
否則這件寧姚贈送的定情信物,我肯定不作二想。機緣?能夠跟寧姚在一起,就是最大的緣分了。
除了每每記起、看到“天真”與“寧姚”,就是單純想她,還會想什麼,還能想什麼?
大概這就是所謂的緣法未到,別說是求而不得,怎麼求都不知道,甚至根本不知需要有要求。
哪怕跟寧姚事後覆盤,陳平安大致確定老大劍仙所謂的不小機緣,就是那座括蒼洞天和那半座斬龍臺,即便錯過了,也沒什麼。
他始終不曾錯過她。
遙想當年,在劍氣長城,你們以為是在酒鋪跟朋友喝了點酒,寧姚就不讓我進門?
當然不是事實,大錯特錯!哪個王八蛋敢誤會我,我就讓誰知道什麼叫讀書人,什麼叫我家鄉小鎮的民風淳樸。
那是我自己不願意進門好不好,門外涼爽,醉醺醺然,躺著打盹,饒有風味,與看門的納蘭爺爺一起聊些老黃曆,賊有意思!
真武山,看來今年內還是要走一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