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青冥天下最北方的秘州,有一座孤零零的山頭,獨高出平原地界,名為閏月峰,山腳那邊有條弱水。
山勢險峻,積石如玉,列松如翠,卻靈氣稀薄,顯然不是一處適宜開闢道場的風水寶地。
這座閏月峰的山水禁制,就是武夫辛苦的那份拳罡。
就像一座山頂湖泊,拳意如流水傾瀉滿山,但是偏偏能夠不傷山中生靈絲毫。
武夫非止境,修士不是飛昇境,就不用奢望登頂了。
恕不待客。
有十數位純粹武夫,來自各州,武道境界高低不一,在山腳弱水之畔各找地盤結茅修行,將登山一事,視為最好的練拳途徑。
作為閏月峰山主的辛苦,倒也從不趕人。
今天閏月峰來了一位訪客,文士青衫,劍眉入鬢,極有書卷氣。
得見此人身形,不斷有身影兔起鶻落,俱是成名已久的武學宗師,紛紛趕往此地,想要瞻仰這位名動青冥天下的“林師”。
結果他們距離男子數十丈、百餘丈不等,就再無法前行半步,就像被施展了一張張定身符,任由他們卯足了勁,甚至是出拳,試圖以雙拳開路,仍舊不得前行半步。
緊接著,就有數人氣力不支,身形開始倒滑出去,好似天下武學之路的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他們為了止住退勢,武夫使勁跺地如悶雷,可惜依舊註定徒勞無功,犁地一般,雙腿在地面上劃拉出兩條裂縫,其中有一位山巔境武夫的白髮老者,扯開嗓子自報名號,只求能夠與這位青冥天下歷史上最長壽的純粹武夫,當面閒聊幾句。
武夫林江仙。
青冥天下十人之一。
第六,名次排在那雷打不動第五人的玄都觀孫懷中之後。
但是老觀主只要出門在外,每次在江湖裡與人聊起林江仙,逢人就說慚愧慚愧,貧道羞在第四之後,愧居林師之前。
林江仙不理睬那些都屬於煉神三境的各州武夫,自顧自登山,沒有用上覆地遠遊的手段,就只是散步一般,走上閏月峰。
山中無臺階,甚至就連石板路都沒有,只有一條通往山頂的蜿蜒泥路,雜草叢生。
閏月峰頂,有人結草廬獨居,是個身形消瘦的年輕男子,滿臉絡腮鬍,不修邊幅,眼神渾濁。
青年正盤腿坐在一片巨石之上,摩挲一支老舊竹笛。腳邊擱放一壺酒,還有像是拿來當佐酒菜的一堆松子,煨山芋和茯苓片。
瞧見了林江仙,辛苦並未開口言語,只是與之點頭致意。
林江仙則抱拳致禮,一樣沒說明來意,然後來到那片巨石旁,雙手負後,眺望山外那條潺潺而流的弱水,相傳那條弱水之中,有上古仙人曾以精煉鐵鏈,先後拘押了一頭青猿和一條差點化作虺類的白蛇,在那之後,兩頭被囚禁水底的孽畜,形同閏月峰的護山供奉。只是這等志怪仙蹟,始終未能被修士驗證真假,青猿與那白蛇,以訛傳訛,
山風凜冽,文士青衫模樣的“林師”,雙袖飄搖,不知為何,他要比從不下山的閏月峰辛苦,更給人一種超然世外之感。
山中無雜草,認得都是寶。此間大有煙霞趣。
辛苦直截了當說道:“打不過你,不用問拳了,我認輸便是。”
如此認慫,一點都不像純粹武夫,偏偏是個天下第二。
前不久還一拳將那走到半山腰的白藕,打落回山腳,身形墜入弱水中。
林江仙笑道:“不為切磋而來,就是來這邊賞景,散散心。”
這還是雙方第一次見面。
山巔這邊除了辛苦潦草搭建的幾間茅屋,就是一處亂石堆,大小各異,奇形怪狀,尤其是不遠處臨崖,有一片石,尤其出類拔萃,方可丈餘,其形方穩,下圓上平,浮寄它石之上,榜書崖刻有延壽道場四個紅漆大字,並無落款。林江仙便多看了幾眼,如果不出意外,這就是那塊被私底下譽為“道祖歇腳處”的“墊腳石”了。
不過道祖曾經來此歇腳一事,在青冥天下並未廣泛流傳,只在大宗門裡邊私下揣測幾分。
在道祖蒞臨閏月峰之前,閏月峰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山中那些古松,以及這片浮石的奇雲靈氣,彌覆其頂,盤桓不去。故而一直有那神仙幽人遊息其上的傳說。之所以歷史上始終沒有練氣士在此開闢道場,在於這份異象,就只是個花架子,一個沒有天地靈氣的山頭,對練氣士而言,就是不毛之地,無源之水。
林江仙站在山巔,思緒飄遠。
絲毫不顧及當下身邊就站著一位止境神到一層的武夫。
根據一封山水邸報顯示,兩京山朝歌,與大潮宗徐雋,這雙年齡懸殊、名動天下的道侶,剛剛來過一趟閏月峰,只是他們在山頂並未久留,很快就返回了兩京山,好像是要閉關了,護道人是個外人,青山王朝的雅相姚清。由此可見,朝歌對此次閉關,志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