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根腳,秦川得過三清緣法,如今境界越來越高,精神好似打破一切桎梏,抵達自由之境。
再無拘束。
莫說是釋迦牟尼,遇上太清道祖,他的內心,也不會臣服,膜拜,失去自我。
而且,秦川冥冥中有感,這次遭遇,也是秦川在西遊太清世界裡,作為玉宸道君與如來世尊的一個了結。
在那裡,他還沒來得及對上如來,如來已經在魔佛上靈山時,順勢涅槃。
那一次,他沒趕上如來涅槃,這一次他卻撞見釋迦牟尼成佛。
不見其終,卻遇其始。
這位釋迦牟尼道人,露出拈花一笑,在無盡金光中,身子冉冉升起,離地有丈餘。
金光凝聚,逐漸凝實為一尊高大的人像,正是他自己的面容。
丈六金身。
釋迦牟尼終於成佛。
一種‘萬事萬物皆不能動搖,參透生死,超凡脫俗,氣連天地萬物,達致天人合一’的氣息從這尊丈六金身傳遞出來。
秦川魔軀都好似被火灼燒,有些刺痛。那些魔物,更是如陽春雪融,不留半分痕跡。
秦川仍舊立足虛空,身周到處都是不可遏制的狂飆,黑髮飛揚,似妖魔又似天仙。
魔劍和卍字的碰撞引起驚天動地的大爆炸。
秦川的魔軀,不由意識模糊。
…
…
五臺山為終南山的支脈,向來被稱之為‘終南神秀之地’。
山上有清涼、文殊、捨身、靈應、觀音五峰,自佛門大興以來,有大小廟宇四十多處,因其位於北面耀縣五臺山以南,故名南五臺。南五臺山形峭拔,風景秀美,山重水複,美不勝收,數千裡地界,皆是靈氣逼人,端的是個修行的好去處。
南五臺乃是佛門稱呼,在佛門未入中土之,此處古稱‘太乙山’,據傳乃是當初青帝成道的地方。
而其中的文殊峰更是當初文殊菩薩顯聖的所在,如今上面最廣大的廟宇,乃是“廣法寺”,今日金山寺住持法海前來拜訪,廣法寺舉寺上下,出來迎接。
法海年紀輕輕,如今不過二十來歲,卻一身神通通天徹地,早已修成當今佛門罕有人修成的七彩佛光。
號稱當今世間,天賦最高的佛門中人。很有機會在人間成就如來金身。
這幾年,他救濟眾生,頗有香火。
修行界稱其“法力無邊,海裂山崩”,更有好事的人稱之為‘未來法海雷音如來’,意思是在未來某一時刻,法海能夠成佛,得如來稱號。
廣法寺的住持法號“廣清”。
法海見到住持率眾相迎,開門見山道:
“貧僧修煉大羅法咒,於冥冥中得到佛主提點,將有無上真魔出世,須得借五臺山文殊菩薩留下的智慧劍一用。煩請師兄請出法劍,交付於我。”
廣清大師不由一驚,“這無上真魔是什麼來頭,居然佛主都降下啟示。”
法海:“這是佛主昔年成道時重創的大魔,可惜佛主慈悲,不忍將其滅殺,將其鎮壓在青城山,如今過去千年,此魔合當出世。今唯有文殊智慧劍和紫金缽盂方有可能將其重新鎮壓。”
廣清大師知曉法海不可能說謊。
自然毫無疑慮,請法海入了文殊菩薩的大殿,請出文殊智慧劍。
法海接了法劍,輕聲道:“可惜,武當山一脈不信我的話,不肯將蕩魔祖師的真武劍借出,否則鎮壓那無上真魔,當是十拿九穩了。”
他本不是仰仗外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