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四叔謝慶山家中亂了點兒,但因為祖母和兩個公侯哥哥能彈壓得住,所以也不差。
相較於京城其他公侯之家,嫡庶鬧不清楚、妻妾烏煙瘴氣的場景,英國公府的後宅,堪稱國朝典範,清流地人人羨慕,以至於相較於謝家女兒的愁嫁,謝家六個男丁成年說親的時候,誰都愛將女兒嫁進來。
想嫁進來的好人家多了,祖母自然就能給所有孩子仔細挑,只是自己的這位三嬸孃,算是她那做國子監司業的三叔,親自挑中的。
三夫人洪氏太是子府少詹事的女兒,正經書香門第之家,出身有,學問有,還在閨閣中的時候,就有詩文流出。
長得也著實不錯。
三叔是武將家出身的學問人,專愛舞文弄墨,一次去寺廟遊玩的時候看見看見好些女兒家結伴遊寺,人群中一眼看見了三夫人。
回家就求著嫡母下聘。
祖母也見過未出閨閣的洪氏,覺得模樣人品都不錯,況且他既然喜歡就好。
結果人嫁進來了才發現,這位三嬸孃有時著實不太著調——那便是最明明不會奉承人還偏要去奉承。
俗稱拍馬屁拍在了馬腿上,還回回拍錯,堅決不改。
祖母在家時也常常被三嬸孃的奉承搞得無語凝噎,但偏她又沒有什麼大的壞心,所以只能緊著點撥一二。
還有個更要命的毛病,就是三夫人特別愛聽閒話,還總能聽見與眾不同的閒話,還總都當個事兒,回來就急三火四地說與祖母聽。
祖母最不喜歡這個毛病,但怎麼說都不改。
但好在三夫人愛聽閒話,卻不傳閒話,尤其是公府的事情從來不說——也因為三夫人覺得府中哪兒都好,哪兒有閒話呢?
有時祖母看著她興高采烈說閒話的樣子,只能無奈地和趙氏抱怨說:沒壞心的傻子。
謝小玉知道祖母和母親並不討厭三夫人,只是不耐煩,尤其是趙氏那等經歷,養成的最是豁達個性,況且妯娌之間不在一個屋簷之下,哪兒來的雞聲鵝鬥?
今兒若不是涉及謝小玉,趙氏也不會想要刺她一刺。
家中倒是真有撥弄是非的舌頭,她才不肯讓人把舌根子嚼在謝小玉身上。
謝小玉想著,垂下頭。
前世父親蒙冤去世時,祖母氣急攻心撒手人寰,被牽連削爵的二叔被髮跣足在皇城之外為兄鳴冤,最終拿著血書碰死在登聞鼓前的石階上。
家業落在同樣一心申冤的三叔身上,卻被人騙得家財散盡;四叔纏綿病榻;五叔為其求醫時失足落水;再到很久之後,六叔要救她而被淳于風抓住,做成了活人傀儡。
而自己的那些嬸嬸們,或隨著丈夫去了,或艱難拉扯兒女。
祖父家的人,都很好的。
不當是那等結局。
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