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雪層和泥土被挖開,於閒發現岩石區域範圍太廣,沒法直接將巖板撬起。
那麼…只能切割了。
換做從前,切割嵌在巖體裡的化石需要求助白墨他們,透過疊片刀和內勁切開岩石。
現在於閒有了不會損壞的利器:詛咒之鏟
滑鏟!
滑鏟!
四次滑鏟,岩石多出四方切口,切割出正方形區域。
再往下,於閒不敢動用滑鏟了,化石個頭太大,怕把它搞壞。
先找一條切割線,把詛咒之鏟探到裡頭向上翹。
“這麼硬的嗎?!”
於閒其實可以叫出羽暴龍,利用槓桿原理踩一腳詛咒之鏟的末端,可總歸還是擔心巖板被撕開時傷到化石。
改個方法,用詛咒之鏟往裡頭稍稍打個洞,接觸到化石改為太清尸解分離。
把表面的岩石一角切開,尋龍圖譜的指向標終於牢牢插在石頭上,標記出化石所在。
“真不容易。”
一整天忙活下來,於閒終於見到這麼點化石本體。
看上去並非許多骨骼壘在一起,而是隻有一個巨大的骨頭。
尋龍圖譜更新頁面,於閒的意念沒在第一時間看恐龍的名字,注意力完全被百分比吸引住了。
5%...
這麼大塊地方化石完整度5%?!
什麼大怪獸?!
細看具體資訊,於閒瞭然。
蝴蝶龍,化石完整度5%,生活在一億四千萬年前的侏羅紀晚期。
真的是巨獸。
還是拿霸王龍的資料來做對比,現有霸王龍化石推算出的最大長度大於14米,最重可能有9噸。
蝴蝶龍體長超過30米、身高7米以上,重30噸左右。
這種能長到特別大的,一般是食草類恐龍。
為了應對掠食者,吃素的恐龍有兩個路線,一是疊甲、二是出肉。
疊甲的比如甲龍、多刺甲龍。
出肉等同於變大,比如馬門溪龍。
蝴蝶龍屬於馬門溪龍科,同樣是出肉大家族中的一員,同樣有著脖子特別長的特徵。
30米總長度,其中脖子達到15米。
“啊這…這要挖出來可太艱鉅了。”
此類巨龍個頭實在太大,很難拼出一副完整的骨架,因此就算沒有論文相關的研究價值,蝴蝶龍的化石照樣珍貴。
於閒掌握了太清尸解,分離化學的速度比常規古生物研究所快太多太多。
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不到二十個隨身碟夠不夠用。
如果您覺得《營銷號成真了》還不錯的話,請貼上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援!
( 本書網址:/xiaoshuo/68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