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鄭曉文正唱著《西廂記》中紅娘的這段戲,她唱到最後一句時,聶智文很快放下手中的京二胡,他拿起梆子,把小鑼放到了腿上備用。
現在,鄭曉文已經站到了講臺南邊的最邊上。她學著戲劇中丫環常有的做派,迅速做完跑步前的姿勢,立即小巧地、前後甩著手臂在原地跑起來,並且還笑著、看著爸爸、媽媽,同時嘴上唱著:
“急慌忙快蓮步,”
鄭曉文唱完這半句,下面,她就要‘上樓’了。她把左手捏的手絹舉到耳平,右手捏住右側的‘裙子’,並且稍稍提起,低下頭向下看著‘樓梯’,準備‘上樓’,接著她唱下半句:
“我去上那樓棚!”
鄭曉文唱完這一句的後一個字,隨著有節奏的梆子聲,她的腳步向前一起一落、一起一落,做著‘上樓梯’的動作。
臺下的人眼看著鄭曉文‘上樓梯’上到大表哥跟前了,梆子聲並沒有停下來,鄭曉文的腳步也沒有停下來,她的腳步在聶通文的腳邊,一直不停地,有節奏地踏了五六下,只聽小鑼:‘嘡!’
小鑼這一聲響,鄭曉文迅速抬起左手捂住了自己的額頭,同時隨著唧扭扭扭扭扭的絃聲,鄭曉文仰身後退,她噔噔噔噔退得太快,身子仰得也太過,眼看就要跌倒……
鄭曉文演的這段戲,鄭家人、聶家人早就看過了,鄭爸爸、鄭媽媽心中都有數,他們看著,都在無聲地笑著。
楊依林這群人可不知道啊,他們看著鄭曉文就要跌倒了,心裡都在發慌,喬翔立時就想衝到臺上去扶住鄭曉文,只因楊依林在邊上坐著擋道,他動了動身子,沒有站起來。
就在喬翔動身子的同時,楊依林兩個箭步衝到講臺上,左臂一伸托住了鄭曉文的背。
沒有思想準備的鄭曉文站直身子,她不解地看看楊依林,說:
“你,你這是幹什麼呀!哦,哦,這是紅娘心裡想事兒,她上去樓梯往前一直走沒有看路,她的頭碰到門上了。
“她碰得很疼,她的頭往後一仰,隨著又一仰身子,沒有掌握住身子平衡,才不由自己地倒退的。我這是裝的,是假的!”
臺上、臺下的表哥、表嫂們,看到臺前這一幕,他們又是驚訝,又是可笑。臺下的二表嫂轉身向後看看大表嫂,她們都沒有忍住,格格格格大笑起來。
楊依林萬沒有料到鄭曉文會說出這話,一下窘得他不知該怎麼收場,忽然,他靈機一動,不露痕跡地說:“我這也是裝的,也是假的,”他看看聶智文,“這是二哥特意安排的!”
聶智文即刻向臺下微笑著點著頭,臺下一陣掌聲。
心有餘悸的楊依林回到座位上,緊張和窘態還沒有完全恢復過來,心想:要不是我腦筋轉彎兒快,非讓那個憨妮子把我曬到太陽地兒裡不可!
鄭爸爸、鄭媽媽特別喜歡看戲,他們閒暇無事的時候,想起看戲,就會說到他們愛看、愛聽的地方劇種,兩人常說:
粗梆子,細二黃,論聽還是越調腔;美豫劇,妙京劇,韻味十足黃梅戲;呂劇、秦腔、二人轉,評劇、晉劇,聽不煩;越劇、川劇能聽懂,那個粵劇唱的啥?想聽怎麼都聽不成。
今天晚上安排的戲劇節目,都是鄭爸爸、鄭媽媽能聽懂又喜歡的戲段。
此刻,又該鄭曉文上場了,她手拿板胡,搬了一把椅子放到講臺中央,對臺下說:“現在,我為大家自拉自唱豫劇《朝陽溝》中,上山的一段戲,請看,請聽!”
她說完,坐正身姿,左手按弦,右手拉弓子,絃聲隨之響起;她拉完過門兒,唱道:“走一道噢……嶺來……翻過一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