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文講到兩次‘小子’,楊依林注意看了鄭曉文兩下,鄭曉文講完笑了,楊依林跟著也笑了。
楊依林說:“這個故事是誰借題發揮編得這麼圓?是看書看來的吧?別信,沒有這回事!
“你想啊,王安石是當朝宰相、大政治家、文學家,定有寬廣胸懷。
“蘇軾呢,一代大文豪、書法家、畫家,他哪有那麼小的心性?再說,他也未必不知道有些地方的菊花會落瓣。”
鄭曉文忍著笑說:“那,王安石愛菊、賦菊花詩是真事,蘇東坡詠菊、寫菊花詩也是真事,我搞不清的是,那著書人為什麼要子虛烏有杜撰這則故事啊?
“哦,我知道了,可能是這樣的:王安石、蘇東坡都是宋代著名的大人物、大詩人、大詞人,而且又都愛菊花。這個著書人呢,他也愛菊花、也愛寫菊花詩。
“只是,這個著書人在他的書裡寫首詠菊詩,怕沒人欣賞,他就把自己寫的菊花詩,冠以大人物的名字,並且用幽默詼諧的故事體裁,把自己寫的菊花詩意表現出來。這樣,他的詩作就名揚天下了。
“依林,你說我說的是不是?”
鄭曉文沒等楊依林回話,她又說:“哦,對了,還有一個可能,那就是,著書人想幽王、蘇二人一默,為他自己的作品增色呢!”
楊依林見鄭曉文說完了在看他,他這才逗她說:“那誰知道呢,咱們就算認識馮夢龍(1),這事兒咱們又沒有在場,誰能說得清楚啊!”
(1)馮夢龍:明朝人。《警世通言》作者。該書中有批菊花詩蘇軾被貶黃州的故事。
鄭曉文一聽楊依林說馮夢龍,心裡就說:哎呀,逗了他半天,原來他知道這個故事的出處啊!她不由得格格笑起來。
她笑著心裡忽然又想起一個問題,她問:“依林,你見過菊花開敗之後,那花瓣就全落到地上了?”
“沒有,沒見過。”楊依林搖搖頭說。
鄭曉文還想再逗逗楊依林,她說:“我也沒有見過會落瓣的菊花,要不,咱們就去黃州看看?可是,我不知道蘇東坡去的那個黃州在哪兒啊?你懂那麼多,你一定知道的。”
鄭曉文心裡明白,楊依林肯定不會知道歷史上的黃州在哪裡,她說完自己就先笑起來。
楊依林跟著笑完,他對鄭曉文親暱地說:
“反正咱都不知道歷史上的黃州在哪裡,咱也就不去看落瓣的菊花了。咱自己的菊花詩也做過了,也詠過了,咱借題發揮的菊花故事也講過了,我也都聽過了,那,現在咱們就看眼前的秋色園景吧。
“你看這滿園的秋花開得這麼好,還有這麼多造型各異的樹樁盆景,尤其是這些樁景,我想啊,製作盆景需要有美妙的構思,那也太費神了,擺在眼前這麼多現成的造型,這看看不就學會了?
“今天呀,我得細細觀賞、好好學習,你得當我的導遊,怎麼樣?”
鄭曉文聽著心裡高興,她鼓一下掌說:“好啊,我現在就帶你遊園!你就盡情地觀賞,好好學習吧!”
“行,我跟著你遊園!我宣佈,現在遊園開始!”楊依林高興地說。
鄭曉文也就真的帶著楊依林,開始在東園觀花遊園了,她在前面指引,楊依林在她身邊跟著觀賞,這個兩人世界裡,又是另一種的愜意、溫馨。
兩人在園中邊走,邊觀賞,邊議論,邊讚美,邊傳遞著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