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文跟著楊依林,兩人帶著幸福的喜悅,坐上長途汽車,一路私語,滿臉微笑,齊雙雙走進了楊家溝。
鄭曉文看著楊家溝的山,心裡說:啊?剛才我看這山還是青山呢,怎麼一眨眼睛,這山就成雪山了?哦,這山我見過,這是去羊頭山旅遊那天,夢裡的雪山!
哎?我和依林不是已經翻過去這座雪山了嘛,這怎麼又站在山的這一邊了?這是讓我們還得再把一次呀?哎呀,我們太難了!嗯?不難!沒有前人的腳印,我們就用自己的腳印走出一條路,再累再苦再難行,我們也要翻過去這座雪山!
鄭曉文正看著雪山,聽到有人問話,她回了神。
“是依林回來了?”一個大嫂疑惑地問道,“依林,跟著你這個是……”
過春節時候,見過李心寧的鄉親們,這會兒看見鄭曉文,心裡都打著問號。有一個人悄聲說:“哎?這中間還沒隔多長時間呢,這個閨女咋就變樣了?”
有人開玩笑說:“閨女十八變,越變越好看嘛。你們看這個閨女,比過年來那個閨女長得更漂亮了不是?”
楊依林帶笑回話說:“我媳婦,你弟妹呀!”他說完,又故意提高嗓門說,“曉文,你看看,這是咱牛毛嫂,下次再見面,你可記住打招呼。”
鄭曉文的思想已經回到了現實,她對牛毛嫂點頭笑笑說:“嫂子好。”
有個人感覺奇怪,就只管問了:“哎?依林,過年時候,和你三叔、三嬸一起回來的那個閨女是誰呀?”
楊依林說:“哎呀,你們可別弄錯了,跟我回來這個是我的物件媳婦,那個女孩還是我的長輩呢,那女孩是我三嬸的孃家表妹!”
那個和三嬸單獨說過話的鄉親,這會兒她聽到這話一下蒙迷了:我明明聽老三家說那個閨女,是她大嫂家依林的物件,現在依林帶著自己的物件回來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啊……
問話這個人趕緊說:“呀,看看,看看,都弄錯了不是!都弄錯了不是!”
楊依林、鄭曉文一路走,只要有人這樣問,他就這樣說。
鄭曉文聽著又想笑,又覺得不應該。她說:“依林,你這樣說話,你三嬸知道了,她會生氣的。”
楊依林說:“三嬸把事情搞成這樣,我不把實話散出去,我有幾個媳婦?到底誰是我媳婦?我這樣一說,鄉親們再也不會東拉西扯了。以後我們結婚有了孩子,我們一家三口去給三嬸陪個不是就行了,嘿嘿嘿嘿!”
天氣轉暖,路上人多,楊依林走著路回答著鄉親們的問話,他帶著鄭曉文總算進了自家的大門。
楊依林走在院子裡,心情興奮地叫著:“媽!媽!”
楊媽媽聽到小兒子的叫聲,慌忙從堂屋出來了。媽媽有些昏花的眼,猛然間一看到鄭曉文,沒有看清楚也沒有在意,還以為是李心寧呢,趕緊笑著迎著叫著:“心寧,閨女,你來了,下來汽車又走了這麼遠的路,趕緊到屋裡坐下歇歇吧。”
楊依林趁媽媽還沒有叫出第二聲心寧,急忙走到媽媽身邊說:“媽,你看看她,她就是曉文,她就是你小兒子的媳婦。你說你沒有見過她,我就把她帶回來了。”
楊媽媽心裡糊塗了:這孩子是咋回事兒啊,過年時候,你不是和心寧很好嗎,前天你三叔、三嬸回來,把家裡準備給你結婚做被子用的,幾十斤棉花、被面、被裡、床單、枕頭全都帶走了。臨走還拿了花生、棗,這,這……
楊媽媽哪敢多想,這也只是愣了一下神的時間。
媽媽這一聲心寧,加上這一個愣神,全被鄭曉文聽出來,看出來,感覺出來了。她想著自己既然來了,也無法再躲避,就只有挺著臉受了。
精明的楊媽媽思想轉彎兒也很快,說:“哦,是曉文呀,看我眼昏得認不清人了。”
楊媽媽說著話,滿臉推笑上前幾步,拉著鄭曉文的手,看著鄭曉文的臉,心裡說:這不就是個黃花閨女的樣子嘛,這麼好看的閨女,老三他咋會說,這閨女比小子大八九十來歲呀……
楊依林仍然興奮著,他說:“曉文,快叫媽,快叫呀!”
鄭曉文叫了一聲:“阿姨。”
楊依林急了,他拉一下鄭曉文的衣服:“叫媽呀!”
鄭曉文好不容易才叫出來一聲:“媽。”
楊媽媽隨即就答應了:“唉!呵呵呵呵!好閨女,真漂亮!”
從堂屋出來的楊爸爸說:“快叫孩子們來屋裡,把東西掂過來歇歇吧。”
四口人坐在堂屋裡,雖然個個都高高興興、從從容容說著話,可心裡都有自己的小嘀咕。
楊依林在想:三叔從中作梗,今天我把媳婦領到家了,爸爸、媽媽一看曉文是這麼好的女孩,還回有什麼意見。媽媽雖然聽了三叔的話,看上了李心寧的家庭,可兒媳婦是和兒子過日子的,媽媽那麼精明,兒子樂意誰,媽媽一定會喜歡誰。
鄭曉文心裡在想:楊雲漢、三嬸,他們兩個想在中間調了那麼多的事兒,我都迷了那麼長時間,依林的媽媽分辨不清也很正常,我不會怪她老人家的。
楊爸爸想的是:那個閨女不錯,這個閨女更好,我兒子就是行,我兒子就是有本事,自個找了一個這麼好的媳婦,當老人的就只有高興了!
楊媽媽心裡還在想:這個閨女除了比心寧長得更好看,說話也很好,可家庭條件哪比得上心寧啊,還比小子大了三歲。唉,這跑到城市裡還是找了個大媳婦,小子沒多大福呀!
晚上,四口人在堂屋裡拉家常,他們說說城市裡的樓高屋子小,說說鄉下的院子大,房子大,屋子多,空氣新鮮,說話很融洽。
楊媽媽看該休息了,楊爸爸先起身說:“小,哦,依林,你請了五天假呢,天晚了,睡吧,明天咱在接著說。”楊依林跟著爸爸進了東里間。
鄭曉文跟著楊媽媽,來到西邊頭那間門朝東的屋子,進去門,見屋裡擺設和城裡一樣有大床,組合櫃,配套沙發,給人一種寬敞清新的感覺。楊媽媽對鄭曉文說:“這是你二嫂的屋子,你二哥他們兩個在外面做生意呢,不常回來。咱娘倆這幾天就在這個屋子裡休息。”